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始建於1938年4月,占地面積1350畝,單位駐地昆明市盤龍區北京路2238號,是雲南省唯一從事茶葉綜合研究的公益性、基礎性省級科研單位。現有在職職工121人(專業技術人員86人,管理人員9人,工勤人員26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4人,副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30人,初級職稱[1] 18人(含14名實習期專業技術人員);博士10人,碩士37人,本科45人;雲南省省級技術創新人才3人,雲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1人,雲嶺首席技師1人,青年人才1人,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1人,省委聯繫專家1人,碩士生導師4人。

設有黨政辦公室、科技管理科、計劃財務科、科技成果轉化與服務科四個二級部門和茶樹資源與改良研究中心、茶樹種植與保護研究中心、茶葉加工與質量安全研究中心、茶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茶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五個科技創新部門,以及雲南省第165職業技能鑑定所。

二、歷史沿革

雲南省思普區茶業試驗場(1938~1943)

雲南省思普企業局(1943~1948)

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普專區生產大隊(1950.4~1950.9,勐遮)

思普墾殖廠(1950.9~1951.8,南糯山)

雲南省農林廳佛海茶葉試驗場(1951.7~1953.12,南糯山→曼真)

雲南省勐海茶葉試驗場(1953.12~1954.3,曼真→南糯山)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茶葉試驗場(1954.3~1955.6,南糯山)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茶葉試驗場(1955.6~1957.9,南糯山)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茶葉試驗站(1957.9~1959.3,南糯山→曼真)

思茅專區勐海茶葉科學研究所(1959.3~1963.1,曼真)

雲南省勐海茶葉試驗站(1963.1~1970,曼真)

雲南省勐海茶葉試驗站革命委員會(1968.07~1973.11,曼真)

雲南省思茅地區勐海茶葉試驗站(革命委員會)(1970~1973.11,曼真)

雲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1973.11~1979.12,勐海曼真)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979.12至今,一所兩地:昆明、勐海)

三、科研成果

建所以來,圍繞大葉種茶樹種質資源、新品種選育、栽培植保、茶葉加工、生理生化、茶經濟、茶文化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和示範推廣工作,為雲南省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後完成了600多個科研項目,共獲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技成果獎80餘項,其中國家二等獎2項、省一等獎3項;發表科技論文1000餘篇,SCI收錄10篇;出版專着30餘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40餘項;建成了全國面積最大、保存茶樹資源數量最多的國家種質大葉茶樹資源圃,保存珍稀茶樹資源2500餘份;選育出「雲抗10號」、「雲抗14號」、「紫娟」等34個國家級、省級茶樹良種,並在茶區大面積推廣;獲植物新品種權6個;研製開發「沁香」、「佛香茶」、「滇紅金針」、「紫娟」等100多個國家級、省部級名優普洱茶、綠茶、紅茶產品。

四、條件平台

國家種質大葉茶樹資源圃(勐海),農業部

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農業部

亞熱帶作物名優基地,農業部

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茶葉展示基地,農業部

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西雙版納綜合試驗站,農業部

雲南省現代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雲南省農業廳

雲南省茶學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科技廳

雲南省茶樹種質資源創新與配套栽培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發改委

雲南省第165職業技能鑑定所,雲南省人社廳

西雙版納普洱茶研究院,與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共建

中國勐海茶研究中心,與勐海縣人民政府共建

五、主要任務

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鄉村振興、打造世界一流雲茶產業綠色食品牌的總體部署,圍繞千億雲茶產業對科技的重大需求,着力解決制約實現中國茶業綜合實力第一強省,打造中國茶業第一品牌,打造世界一流茶產品的重大科技問題。

六、發展目標

緊緊圍繞打造中國茶業綜合實力第一強省、打造中國茶業第一品牌、打造世界一流茶產品的發展目標,圍繞建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的系統布局,謀劃推進大項目、大人才、大平台、大成果、大突破發展新局面,建成「中國大葉茶創新中心」和「中國普洱茶研究基地」,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現代化茶葉研究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