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雕製作技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雕製作技藝

雲雕,也稱剔犀,是雕漆工藝的一種,因其圖案多以迴旋生動、流轉自如的雲紋回鈎組成,故稱「雲雕」,日本稱為「屈輪」。此種工藝是用兩種(一般為朱、黑二色)以上的天然大漆在胎體上有規律地交替髹塗,漆層厚度累計達5毫米,再用刀加以剔刻,刀口上寬下狹,進刀深峻,棱面分明,刀口斷面可見交替往復的色漆層。

基本內容

中文名:雲雕製作技藝

地 區:山西省運城市

分 類:手工藝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山西 · 運城

文化遺產名稱:雲雕製作技藝

遺產編號:Ⅷ-6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運城市新絳縣

遺產級別: 省

詳細介紹

雲雕,也稱剔犀,是雕漆工藝的一種,因其圖案多以迴旋生動、流轉自如的雲紋回鈎組成,故稱「雲雕」,日本稱為「屈輪」。此種工藝是用兩種(一般為朱、黑二色)以上的天然大漆在胎體上有規律地交替髹塗,漆層厚度累計達5毫米,再用刀加以剔刻,刀口上寬下狹,進刀深峻,棱面分明,刀口斷面可見交替往復的色漆層。

中國書藝美術大辭林·地方傳統工藝分布》上記載有「新絳『雲雕』」。作為中國漆器文化遺產中頗為珍貴的一個種類,「雲雕」工藝始源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時期達到第一個鼎盛時期。當時主要供宮廷使用,民間極為少見。清朝末年,皇室衰敗,戰亂頻發,宮廷藝人組織紛紛解散,流落民間。而當時的絳州正處於工商業的興盛期,享有「南絳北代」的美稱,並被譽為七十二行城,城內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在這種背景下,宮廷雲雕藝人紛紛匯聚於此,重操舊業。在清末民初,至上世紀30年代初,新絳已有王思恭、趙普元、薛仙基、王小虎等12家漆器作坊。

1958年,新絳縣委、縣政府為恢復雲雕往日的光彩,讓這一從宮廷流傳出來的藝術獲得重生,召集從事雲雕漆器生產的民間藝人,成立了新絳工藝美術廠。從而使新絳的雲雕刻灰螺鈿描金彩畫等傳統漆器工藝品生產,走上了規模發展的道路,並在繼承的基礎上將「雲雕」這一工序繁雜,製作艱難,生產周期長的工藝進一步發展、創新。如今,雲雕產品在不含任何化學材料的基礎上,生產中探究不時變化的溫、濕、干度等情況,融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出了高檔雲雕家具系列、禮品系列、文房四寶系列等12個系列的千餘種產品,使產品的造型、花色出現了與時俱進的全新面貌,產品內在品質有了脫胎換骨的突破性提高,新絳雲雕這一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精湛工藝得到發揚光大。[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