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人類簡史--農業革命

 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000.jpg

來自 在線閱讀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外文名: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作   者:尤瓦爾·赫拉利

類   別 :歷史

首版時間: 2012年

農業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爭議的事件。有些人認為這讓人類邁向繁榮進步,也有人認為這條路終將導致滅亡。對後者來說,農業革命是個轉折點,讓智人拋下了與自然緊緊相連的共生關係,大步走向貪婪,自外於這個世界。但不管這條路的盡頭為何,現在都已經無法回頭。進入農業社會之後,人口得以急遽增加,任何一個複雜的農業社會想回到狩獵和採集的生活,就只有崩潰一途。大約在公元前10000年、進入農業時代的前夕,地球上採集者的人口大約有500萬到800萬。而到了公元1世紀,這個人數只剩下一兩百萬(主要在澳大利亞、美洲和非洲),相較於農業人口已達2.5億,無疑是遠遠瞠乎其後。絕大多數的農民都是住在永久聚落里,只有少數是遊牧民族。「定居」這件事,讓大多數人的活動範圍大幅縮小。遠古狩獵採集者的活動範圍可能有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當時這片範圍都是他們的「家」,有山丘、溪流、樹林,還有開闊的天空。但對農民而言,幾乎整天就是在一小片田地或果園裡工作,就算回到「家」,這時的房子也就是個用木頭、石頭或泥巴蓋起的侷促結構,每邊再長也不過幾十米。一般來說,農民就會和房屋這種構造建立起非常強烈的連接。這場革命意義深遠,除了影響建築,更影響了心理。在農業革命之後,人類成了遠比過去更以自我為中心的生物,與自己家」緊密相連,但與周遭其他物種畫出界線。 新形成的農業活動範圍,除了面積遠小於過去遠古的採集活動範圍,內部人工的成分也大增。除了用火,狩獵採集者很少刻意改變他們所漫遊閒晃的土地;但農民就完全不同,可以說他們是從一片荒野中,勞心勞力刻意打造出一個專屬人類的人工孤島。他們會砍伐森林、挖出溝渠、翻土整地、建造房屋、犁出犁溝,還會把果樹種成整齊的一排又一排。對人類來說,這樣人工打造出來的環境就是僅限人類和「我們的」動植物所有,常常還用牆壁和樹籬圍了起來。農民無所不用其極,一心防止各種雜草和野生動物入侵。就算真的出現闖入者,也會被再趕出去。趕不走的,下一步就是消滅它們。在家園四周,這種防衛特別強。從農業開始發展到現在,人類的家園得面對勤勞的螞蟻、鬼鬼祟祟的蟑螂、冒險犯難的蜘蛛還有誤入歧途的甲蟲,於是數十億人口也就武裝起來,用樹枝、蒼蠅拍、鞋子和殺蟲劑,迎向這場永不停止的戰爭。

目錄

未來的來臨

農業時代人類的空間縮小,但時間卻變長了。一般來說,採集者不會花太多心思考慮下周或下個月的事,但農民卻會想象預測着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事。 採集者之所以不管未來,是因為他們就是現采現吃,不管是保存食物還是累積財物,當時都不是容易的事。當然,他們顯然還是有某些事得要事先規劃。不管是在雪維、拉斯科或是阿爾塔米拉(Altamira)洞穴,這些藝術家繪畫的時候想必都希望它能夠流傳後世。人際關係和政治對立都是長期的事,無論報恩或報仇,常常都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然而,在狩獵和採集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里,要做這種長期規劃就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但說來也有趣,這讓採集者省下了許多不必要的憂慮。畢竟,如果是那些無法影響的事,就算擔心也沒用。農民擔心未來,除了因為有更多東西要保護,也是因為現在有別的方法可以減少風險。他們可以再整一塊地,再挖一條灌溉的渠道,再多種一點作物。在夏天,滿懷憂慮的農民像工蟻一樣瘋狂工作,揮汗種着橄欖樹,再由他的孩子和孫子把橄欖壓成油,這樣到了冬天甚至明年,他就能吃到今天想吃的食物。內容[1]

由想象所建構的秩序

靠着農民多生產出來的食物,加上新的運輸技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先形成村落,再形成城鎮,最後成為都市,再由王國或商業網絡把它們緊緊相連。 然而,想真正抓住新時代的契機,光靠糧食剩餘和交通改善還不夠。就算有能力養活某個城鎮的一千人或是某個國家的一百萬人,還是無法確保這些人都同意如何劃分領土和水資源,如何解決爭端,以及在乾旱或戰時該如何應變。而如果對這些事項都無法達成協議,就算大家穀倉滿滿,還是會衝突不斷。史上的場場戰爭和革命,多半起因都不是糧食短缺。法國大革命領頭的是有錢的律師,而不是飢餓的農民。古羅馬共和國在公元前1世紀達到權力高峰,艦隊從整個地中海運來種種珍寶,就算在他們祖先最瘋狂的夢裡也意想不到。然而,正是在他們的富庶達到最大值的時候,古羅馬的政治秩序崩潰,引來一系列致命的內戰。南斯拉夫在1991年的資源完全足以養活所有國民,但依舊解體並引發可怕的浴血戰爭。而根據生物學,人並不是「創造」出來的,自然也就沒有「造物者」去「賦予」人類什麼。個體誕生的背後就只是盲目的演化過程,而沒有任何目的。所以「造物者賦予」其實就只是「出生」。 同樣,生物學上也沒有「權利」這種事,只有各種器官、能力和特性。鳥類會飛就是因為它們有翅膀,可不是因為有什麼「飛的權利」。此外,這些器官、能力和特性也沒有什麼「不可剝奪」的問題,它們常常會不斷突變,還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完全消失。例如鴕鳥,就是失去了飛行能力的鳥類。所以,「不可剝奪的權利」其實是「可變的特性」。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象所建構出的秩序。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

視頻

六分鐘讀懂人類簡史

參考資料

  1. 經典文章,精彩閱讀,軒宇閱讀網 202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