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新覺羅·代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代善)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新覺羅·代善
愛新覺羅·代善2.jpg
出生 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親王、將領
知名作品 斬烏拉貝勒博克多,克葉赫西城 薩爾滸之戰大破杜松 先後擁立皇太極、福臨登基

人物簡介

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又稱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為四大貝勒之首,以序稱大貝勒。

代善領滿洲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在征伐女真各部及蒙古與明朝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努爾哈赤逝世後,在代善主持下諸貝勒擁戴皇太極繼承汗位。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極逝世,為消弭內爭,代善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

1648年11月25日(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病死於北京,終年66歲 。賜祭葬,立碑紀功。

人物生平

少年從征 代善與兄長褚英,均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元妃(原配髮妻)、第一代大福晉佟佳氏(名哈哈納札青)所生。

代善年輕時即參與了統一女真諸戰役,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 ,16歲的代善第一次跟隨努爾哈赤從征哈達、輝發、葉赫等國,論軍功封貝勒。

代善很早就內佐國政,外統重兵。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代善與長兄褚英奉命隨叔父舒爾哈齊,與費英東、扈爾漢、揚古利等領兵三千,往斐優城,迎接東海女真瓦爾喀部斐優城主策穆特赫部眾歸附。他們到達斐優城後,收四周屯寨約五百戶。三位貝勒令費英東、扈爾漢帶兵三百護送先行。不料烏拉部貝勒布占泰聞悉,命貝勒博克多領兵一萬餘,潛伏在圖門江右岸的烏碣崖一帶,於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突然衝出,攔路截殺。扈爾漢一面讓護送的五百戶斐優城女真在山上樹柵紮營,遣兵一百守衛,自己率兵二百與敵軍列營對峙,一面派人將烏拉部攔劫之事回報三位貝勒。

第二天(農曆二月二十日)夜裡,三位貝勒領軍趕到。面對大軍突襲的嚴重威脅,褚英、代善對着全體官兵,策馬憤怒說:"吾父素善征討,今雖在家,吾二人領兵到此,爾眾毋得愁懼。布占泰曾被我國擒捉,鐵鎖系頸,免死而主其國,年時未久,布占泰然是身,其性命從吾手中釋出,豈天釋之耶?爾勿以此兵為多,天助我國之威,吾父英名夙著,此戰必勝。"

這一番話言語雖然不多,對鼓舞士氣卻有很大作用。當時建州女真軍隊只有三千,而烏拉部的軍隊則多達萬餘,而且是早有準備,以逸待勞,雙方實力對比相當懸殊,建州兵丁能否衝破敵軍包圍安全返家,已是一大難題,要想打敗對方,更是談何容易。褚英、代善的話無疑起了很大的鼓舞,建州兵們齊聲叫喊說:"吾等願效死力,遂奮勇渡河"。

代善與兄長褚英乘機率領軍隊登山而戰,直衝入敵軍大營,擊敗布占泰截路的一萬烏拉兵。在兩軍對壘之時,代善催馬前行趕至對方主將博克多近處,探左手,一把攥住了博克多頭上所戴之盔,揮刀將其斬於馬下,又斬殺了博克多的兒子。

此戰,建州女真兵生擒常柱父子及其弟胡里布貝勒三人,斬人三千,獲馬五千匹,鎧甲三千副。

凱旋迴師以後,努爾哈赤因代善奮勇殺敵,就賜與代善"古英巴圖魯"美號。"古英"乃滿文音譯,意為"刀把頂上鑲釘的帽子鐵",巴圖魯為滿語中"勇將"之意。 既英勇,又硬如鋼鐵,更是勇士之最。這個尊號,有清一代,僅為代善所獨有,可見努爾哈赤對代善的英勇,給予了高度的嘉獎。

位高權重 1612年(萬曆四十年),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和額亦都、費英東等五大臣,因不堪忍受執政的大阿哥褚英的虐待,而聯合向努爾哈赤上告,努爾哈赤十分氣憤,革掉褚英的嗣子身份,罷其執政(三年後處死)。

褚英被罷政以後,代善在諸子中年歲居長,驍勇善戰,軍功卓著,擁有正紅旗、鑲紅旗二旗,努爾哈赤令大貝勒代善代政,並說:"等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指代善)收養。"於是代善權勢顯赫。

滅烏拉部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正月,聽說布占泰要囚禁所娶的努爾哈赤兩個女兒,又要娶努爾哈赤先前已聘的葉赫布齋貝勒之女(葉赫老女),努爾哈赤大怒,統兵三萬,進攻烏拉。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正月十七日,代善隨努爾哈赤出征烏拉部,包圍烏拉孫扎塔城並且攻克,之後由此前進,攻取郭多城,又從郭多城,進取鄂謨城,並駐營於鄂謨城。 烏拉部首領布占泰率兵三萬,越過富勒哈城前來迎戰。

努爾哈赤的部下諸將請求出戰,努爾哈赤慎重考慮,代善說:"我師遠來征伐,要速戰速決,最初所考慮的,是如何誘布占泰出城,今其兵已至郊野,我們反而不出擊斬殺。若知如此,何必餵飽馬匹,整備盔甲、鞍轡、弓箭、刀槍從自家中前來。今日不戰,等布占泰娶了葉赫老女再征討他,豈不是無可奈何了?"

於是努爾哈赤下令進攻,與烏拉步兵相距百步許,代善臨陣之際奮起攻擊,率軍大破烏拉部,攻克烏拉部都城。烏拉兵潰走,代善追殺過半。布占泰奔走葉赫,所屬城邑都歸降努爾哈赤,編戶萬家。

和碩貝勒 1616年(天命元年)春正月初一,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國,定年號為天命。敘群臣功,代善與堂弟阿敏、五弟莽古爾泰、八弟皇太極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以年齡為序,代善被稱為大貝勒。

撫順之戰 參見詞條:撫順之戰

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農曆四月十三日,後金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反明,率步騎2萬向明朝的撫順發起進攻,代善與其他貝勒大臣隨從出征。軍隊行進了兩天忽然天降大雨,努爾哈赤想要返回。

代善力主進兵,勸諫說:"我們的軍隊既然已經進入了明朝的邊境,如果因雨回兵,還能與明朝和好嗎?軍機泄露,後患無窮。雖然下雨,道路泥濘,行走不便,但是,兵士有備雨用具,還是可以繼續前進的,而且,正因為這樣,敵軍可能鬆懈,哪有冒雨遠道跋涉進攻城堡的?因此,利用下雨之機,突然偷襲,猶如自天而降,敵方必然措手不及。"

努爾哈赤聽從了代善的建議,撤銷退兵的決定,下令前進,輕取撫順,攻克馬根單、東州等城堡五百餘,獲人畜三十萬,代善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再建大功,獲得了征討明朝的第一個大勝仗。

薩爾滸之戰 參見詞條:薩爾滸之戰

1619年(天命四年)正月初二,努爾哈赤統軍進攻葉赫,代善奉汗父之命,率將十六員、兵五千,駐紮在夾哈關,防禦明兵。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二月末,明朝遼東經略楊鎬率軍共約10萬,號稱20萬(一說47萬),命兵分四路圍剿後金。

努爾哈赤得到明軍分路來攻的消息之後,命令諸王貝勒和大臣領兵出發向西迎敵。軍隊正行進的時候,哨探來報告說:"東南方向從清河城那條路上又有明軍隊兵來了。"代善說:"清河道路狹隘而且崎嶇,不利於急行軍,我們應當抵禦從撫順來的敵軍。"

明朝擔任主攻的總兵杜松將自己的部隊一分為二,以主力駐紮薩爾滸山,自率萬人渡河進攻吉林崖。當時吉林崖雖然只有數百名女真兵防守,不過因為吉林崖地勢險峻,設施堅固,杜松率隊數攻不下。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三月初一,代善、四貝勒皇太極等奉努爾哈赤之命,率二旗兵增援吉林崖;努爾哈赤自己親率六旗兵進攻薩爾滸一帶杜松軍主力。杜軍主力被擊潰,傷亡甚眾。後金駐吉林崖的守軍在代善援軍的配合下,也打敗了進攻之敵,明軍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等,都在戰鬥中陣亡。

三月初一的夜裡,明朝北路軍由馬林率領進至尚間崖(在薩爾滸東北),得知杜松軍戰敗,不敢前進,將軍隊分駐三處就地防禦。

代善被命為前線先鋒,率軍直逼尚間崖,三月初二早晨雙方交戰。努爾哈赤率領親衛軍及二旗眾兵全體離營,登上一個山坡瞭望。努爾哈赤見大明營內軍兵與營外軍兵匯合,就命令開始跟明軍作戰。於是代善就從山的左側,也就是南坡下山到山腳下,命令他的二旗士兵下馬準備步戰。下馬的人才四五十個人,大明軍隊就從西面來攻上來了。代善對努爾哈赤說:"我應當領兵前進。"隨即策馬迎敵,直殺入明軍的隊伍中。諸貝勒與各位率兵的台吉等也緊隨代善殺向明軍,兩軍混戰,明軍敗退,進攻的明軍被殺大半。隨即,代善又轉戰斐芬山,擊敗明朝潘宗顏部。三月初五,代善又與其他三大貝勒合兵全殲了明朝總兵劉鋌的軍隊,後金國取得了薩爾滸戰役的勝利。

明軍大敗後,許多貝勒都主張殺掉前來為明助戰的朝鮮元帥姜弘立等。但代善不贊成,他認為"與南面的明朝相戰,不可不與北面的朝鮮相合"。當朝鮮軍隊元帥姜弘立率領剩餘的五千兵下山來投降,因不以後金禮節拜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發怒並欲盡斬朝鮮將卒以後快時,又是代善出面阻止,代善說"陣上和約已指天為誓,若將他們殺掉天所不容",並建議將朝鮮軍隊盡數釋放回朝鮮國。最後,太祖依代善所言,與朝鮮暫時達成了修好之議。

屢立戰功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乘勢攻占開原,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代善跟隨努爾哈赤進攻鐵嶺。攻占鐵嶺城之後,代善率兵進擊潛伏於高梁地內的蒙古齊賽貝勒所率領的萬餘蒙古兵,蒙古兵潰敗至遼河,代善大殺其兵於遼河。

代善生擒蒙古貝勒齊賽及其生子色特奇爾、柯希克圖二人、扎魯特圖巴克、色本兄弟、科爾沁明安貝勒之子桑噶爾寨等,共貝勒六名,及齊賽貝勒之親信大臣岱噶爾塔布襄以及大臣十餘人,共一百五十人。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八月十九日,代善跟隨努爾哈赤發兵進攻葉赫。二十二日晨,兵抵葉赫,代善和阿敏、莽古爾泰,領兵攻陷葉赫西城,努爾哈赤攻取東城,葉赫部貝勒葉赫那拉·布揚古(代善妻弟)與其弟布爾杭古遣使請降,並請代善立誓不殺。代善同意,並與布揚古及其母(代善岳母)盟誓,布揚古於是投降(後遭縊殺),布爾杭古貝勒由代善領回自己家中。

廢除嗣位 1620年(天命五年)三四月間,後金國準備從界藩城遷居薩爾滸城,努爾哈赤視察並指定各貝勒興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其長子岳托修整好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先後讓莽古爾泰和阿敏為自己請命說自己所居之地狹小,意欲霸占岳托的宅地。

1620年(天命五年)九月初三日,代善次子愛新覺羅·碩托(岳托的同母弟弟)因為無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蹤,有人說其"叛逃"投明朝而去。在還未確定碩托是否叛逃時,代善即一口咬定碩托有叛逃之心;在找到碩托並且其本人明確表示並沒有叛逃後,代善還是向努爾哈赤跪下五六次請求斬殺碩托。代善的要求遭到了拒絕,努爾哈赤釋放了碩托。

努爾哈赤由此開始調查代善給予兩個前妻之子的待遇問題,發現代善之子岳托、碩托所領有的資產均比其他的異母弟弟差。因此努爾哈赤怒斥代善說,你也是前妻的兒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對你更親近嗎?你怎麼就被後妻蒙蔽得虐待已長大成人的兒子呢?何況我待你一直是特選良好的部民讓你專管,你為什麼就不能像我一樣將優良的部民賜給岳托、碩托呢?

努爾哈赤讓岳托、碩托與代善分家,並公開宣布廢掉代善的太子之位。

代善被廢除嗣位後,於1620年(天命五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親手殺掉繼妻以向汗父謝罪,努爾哈赤要他與諸弟發誓,今後如再懷恨眾貝勒、大臣,甘願受天地處罰。努爾哈赤寬容了代善。代善儘管被廢除了太子位,但仍得為四大貝勒之首,參與治理國政。

進攻明朝 1621年(天命六年)農曆二月,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大貝勒分月值理政事。

1621年(天命六年)農曆三月,代善率領正紅旗、鑲紅旗二旗兵丁,跟隨努爾哈赤,攻克瀋陽、遼陽。同年農曆七月,遼東鎮江(明代遼東地名)兵民起義,代善奉努爾哈赤之命,和莽古爾泰和督堂阿敦,領兵二千,遷移金州沿海居民於復州。同年農曆十一月,代善在銀庫取銀六萬六千兩,分賜八旗官兵。

1622年(天命七年)農曆二月,代善與皇太極率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三旗,去義州駐防,斬殺義州拒絕降順的漢兵三千人,又將右屯衛漢民四千五百五十七丁、八千八百六十四人及馬、牛、驢三千餘匹(頭),驅往金州。同年農曆四月,為示友好親密,金國汗、貝勒與來歸的蒙古諸貝勒"結成親家",代善的親家是莽果爾額駙父子、綽爾濟、密賽、伊林秦、額布根、伊思阿布和代青之子拜音岱,其蒙古親家之多,超過阿敏等其他貝勒。他又帶領杜度貝勒、濟爾哈朗貝勒和揚古利總兵官,率兵一萬餘,前往廣寧換防。

1623年(天命八年)農曆二月,代善偕二貝勒阿敏,領兵前往錦州、義州一帶,捉拿來此運糧的蒙古兵。同年農曆六月,代善奉汗命,和齋桑古等四位貝勒,帶兵二萬,前往復州鎮壓漢民起義,獲勝後返回。同月,復州復御王炳、永寧監備御李殿魁,分別向代善告密督堂烏爾古岱收受賄物,代善轉告汗父努爾哈赤。諸貝勒審理後,擬將烏爾古岱處死,並指責皇太極、德格類、濟爾哈朗、岳托四貝勒有過,請努爾哈赤懲治。努爾哈赤痛斥皇太極驕傲愚昧,諭令罰取四位貝勒牛錄。農曆八月二十日,努爾哈赤下諭,指出諸貝勒都有過錯,次日,諸貝勒上書自責。代善上書說:"當初父汗指出我的過錯,我不聽從,犯了罪,父汗與眾弟仍以禮恩養。我若不深切念此愛護,對我的過失,如僅僅偽言追悔,是我的過錯,而在心中仍認為我正確,皇天豈能寬恕我?不要忘記我的過失。我每每想起自己的過錯,後悔不已。今後我一定要摒棄惡行,勉勵自己行善。如若再有過失,我身將遭殃禍。"

擁立皇太極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八月末,努爾哈赤病逝。由於實行汗位繼承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制,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手握重兵,懷有奪取汗位的打算。

此時,勢力較大有條件參加汗位爭奪的有三個人:一是代善。因為代善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晉佟佳氏之子,長年統兵作戰,軍功累累,雖曾被汗父嚴責革除太子之位,但仍位列四大貝勒之首,轄有正紅、鑲紅二旗,實力強大,而且輔佐父親治國理政,另外代善還有五個能征慣戰的兒子和親侄子。代善之子岳託、碩託、薩哈廉、瓦克達,皆是英勇善戰的猛將,很早就披掛甲冑,帶領士卒,衝鋒陷陣,屢敗敵兵。岳託、薩哈廉更是能文能武,聰明過人,善於從大局出發來處理軍政大事,都是不得多得的人才。褚英被斬以後,他的兒子杜度一直跟隨叔叔代善,唯其馬首是瞻。杜度本人更是轉戰四方,屢建軍功,掌管鑲白旗。代善、岳托、碩託、薩哈廉、杜度還是代表後金國對外交涉的"十固山執政貝勒"成員。掐指算來,代善的實力最為強大,最有可能爭取到汗位,因為代善系統的人丁最多,執政貝勒最多,其他貝勒難以與他抗衡。

四貝勒皇太極也具有很強大的競爭實力。四貝勒皇太極智勇雙全,機警聰睿,而且善用權術,最重要的是他功勳卓著,是一位能爭慣戰的皇子,皇太極還是正白旗的旗主貝勒,天命五年以後深受汗父寵愛,岳託、濟爾哈朗、齋桑古(阿敏之弟)、德格類等貝勒,以及赫舍里·額爾德尼巴克什、都堂烏爾古岱等八旗高級官將,都與他關係密切,也曾誓言願意為皇太極效勞。

第三位有可能性的競爭者是努爾哈赤的另外一位王妃阿巴亥所生的十二皇子阿濟格。因為其母阿巴亥深受夫君寵愛,並且從天命五年三月起,就是後金國大福晉。因此早在天命六年正月,努爾哈赤與諸貝勒盟誓,表示今後子孫之中勿開殺戒之時,年方十六歲的阿濟格就成為了後金八大貝勒中的一員,不久又榮任正白旗旗主。而且阿濟格也確實非常驍勇善戰,很小的時候就披甲隨父出征,而且多次都以少勝多屢敗敵軍。另外阿濟格同母的弟弟多爾袞擁有十五牛錄,最小的弟弟多鐸還是鑲白旗旗主。所以阿濟格兄弟三人擁有二旗,母親阿巴亥又是後金國母,所以這個集團也頗有威力。但他們這個集團最大的弱點就是三人年齡不大,阿濟格二十一歲,僅是一青年貝勒,多爾袞十三歲,多鐸十二歲。

另外,同處後金國四大貝勒之一的二貝勒阿敏,也是虎視眈眈。但因他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照理說是不能繼承汗位的,但他身為鑲藍旗旗主,又在建立後金國過程中南征北戰,屢建功勳,因此說後金國的建立,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加之他的弟弟齋桑古和濟爾哈朗,也是統兵轄民的"執政貝勒",勢力也不小,而且此人素有割據地區自為國主的想法,是不大願意屈居諸弟之下的。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二個大福晉富察氏之子,雖因生母被汗父休離而在政治上受到嚴重影響,但他是正藍旗旗主,同母之弟德格類也是有權有勢的"執政貝勒",他生性魯莽,愛生事端,也有爭當國君的願望。

關鍵時刻,岳托協同三弟薩哈璘勸代善擁立皇太極。代善放棄自己登位,轉而接受岳托等人的安排。因為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勢力最強,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齡最大,他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晉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長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繼承父位登基為汗的,其他貝勒不會也不敢起來反對。但是,他對幾個弟弟的性格、抱負、才幹、勢力和當時的國情,也同樣是十分清楚,深悉這個新汗肩負的擔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爾泰桀驁不馴,皇太極胸懷大志,阿濟格剛強好鬥,多爾袞雖小,也不願甘為人下,何況還有汗父宣布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自己沒有力量把他們制服,使他們如同汗父在世那樣聽從國主的管轄。而且,半年前兵敗於寧遠城下,士氣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遼民強烈反抗。周圍四面皆敵,明遼東巡撫袁崇煥利用寧遠大捷,廣修城池,訓練士卒,欲圖乘機收復失地。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也躍躍欲試,準備聯明反金。朝鮮更是久欲助明反擊,支持明平遼總兵官毛文龍。這種內外交困的艱難重任,代善是擔當不起的。這一點,代善內心十分清楚,他的左右手岳託、薩哈廉也非常明白。

代善在翌日向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提議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以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九月一日,皇太極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後,代善也能顧全大局,極力維護八弟皇太極的統治和權威。

參與軍政 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後,與十四位貝勒議定君臣之間的禮儀,並且盟誓昭告天地。誓詞賦予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教訓子弟的特權,他們對阿巴泰、阿濟格等十一位"子弟貝勒",有管教之權、轄束之權,如果這些貝勒藐視代善三人,則將短命而亡。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十月初,代善和阿敏等八位貝勒,率精兵一萬,往攻蒙古喀爾喀扎魯特部,生擒巴克貝勒父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爾寨等十四貝勒,斬鄂爾塞圖貝勒,俘獲其子女人民牲畜之後返回。

1627年(天聰元年)正月初一,後金國舉行新年朝賀儀式,皇太極居中,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分坐其左右,四人並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1629年(天聰三年)農曆十一月,皇太極親率大軍征明,岳托與濟爾哈朗率右翼軍夜攻大安口,毀水門而入,擊敗馬蘭營援兵於城下。代善和莽古爾泰夜入御帳,不許諸貝勒大臣入內,與皇太極密議說,我軍深入敵境,勞師動眾人困麻煩,即使攻入明朝邊境,也是敵眾我寡,建議皇太極立即班師回朝。皇太極雖不滿,但面對兩大貝勒的共議,又不得不做出讓步。當天深夜,岳托、濟爾哈朗諸貝勒一起給代善、莽古爾泰施加壓力,最終使代善與莽古爾泰收回成議,之後五戰皆勝。後金軍進逼明都北京,代善率領兒子岳托擊敗明朝援兵。[4]

南征北戰 參見詞條:大凌河之戰

1631年(天聰五年)農曆八月,代善與子岳托率正紅、鑲紅二旗兵丁,參加了皇太極發動的進攻大凌河之戰,父子分領本旗兵攻城之西面。金軍圍城歷時三月,擊敗總兵吳襄等來援明兵四萬,生擒監軍張春,迫使糧盡援斷的大凌河總兵祖大壽開城投降。當時被擒各明朝官員都跪拜在地上,唯獨獨張春不跪。皇太極大怒,拉弓想要射死張春,代善勸諫說:"這個戰俘想以死成名,何必殺死他成全他?"於是,皇太極對張春置之不理。

1632年(天聰六年)年初,代善主動要求放棄自己與皇太極平起平坐的特權。在他的堅持下,皇太極最終同意將代善和莽古爾泰的座位低於自己,分別坐在他的左右。

1632年(天聰六年)農曆四月,代善跟隨皇太極討伐察哈爾,越過興安嶺之後,聽說林丹汗逃往遠處,於是後金軍轉移目標攻取歸化城,大同、宣府,與沙河堡、得勝堡、張家口諸守將議和之後返回後金國。

1634年(天聰八年)農曆五月,代善又跟隨皇太極進攻明朝,兵出榆林口,至宣府邊境外,分兵從喀喇鄂博攻占得勝堡,從朔州進取馬邑,在山西大同會師之後返回。

遭受斥責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九月,因為代善私自設宴款待,並饋贈財帛給怨恨皇太極的姐姐哈達公主,皇太極登門責問代善是何居心。之後,皇太極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羅列代善一系列罪名,並予以當面斥責:"古往今來,無論強大的君主,幼小的君主,擁戴為君的,都是君主。既為君主,就要一統制令,怎能不分輕重?而今,正紅旗(代善所統)貝勒等輕視君主之處太多。大貝勒以前隨我征伐明國,違背眾貝勒意願欲中途回軍。出征察哈爾時,又固執欲回。此外,賞罰不公,偏袒本旗。我喜歡的人,他討厭,我厭惡的人,他喜歡,這不是離間相互關係嗎?"

皇太極在歷數代善罪狀後,宣布閉宮不出,要眾貝勒另選他人為君。於是眾貝勒集議,給代善定罪,並跪請皇太極親政。眾貝勒一致譴責代善蔑視汗王的行為,擬革去大貝勒,並削和碩貝勒職,奪去十牛錄人口。皇太極給予從寬處理,免革貝勒職,免奪十牛錄人口。代善被責以後,克制退讓,自居臣僚。

壓抑晚年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十二月,代善和諸貝勒再三勸進,擁戴皇太極為帝。當皇太極要諸貝勒立誓以表忠心時,因為代善年邁,命令他可以免去立誓,代善卻堅請參與盟誓。經皇太極同意後,代善對天立誓說:"代善誓告天地,自今以後,若不克守忠貞,殫心竭力,而言與行違,又或如莽古爾泰、德格類謀逆作亂者,天地譴之,讓代善不得善終。"

1636年(崇德元年)農曆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1] 。 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其子岳託為和碩成親王,世襲罔替。農曆五月,代善第三個兒子薩哈廉病逝,皇太極特意和代善、岳托去渾河觀看漁獵,以解代善之憂。八月初十日,皇太極就諭令鄭親王濟爾哈朗等集議岳託之過,議定的五條罪狀中第一條便涉及代善。儘管這些罪過缺乏根據,難以成立,可是諸王竟將此定為大罪,擬處死岳託或"監禁籍家"。後來皇太極下諭,岳託免死釋放,革王爵為多羅貝勒,罰銀一千兩。同年冬,代善跟隨皇太極討伐朝鮮。

1637年(崇德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命追論征朝鮮時諸王大臣違犯軍紀之過。法司給代善定了六條罪:一、違令多收十二名侍衛;二、誣稱系吏部車爾格令其多收;三、明知多收侍衛而說不知;四、以戴翎侍衛充當使令下役;五、違制在朝鮮王京養馬;六、妄遣家丁私往造船處。法司擬議革代善親王爵,罰銀一千兩,馬匹人丁入官。皇太極召集王公貝勒大臣,當眾宣布這些罪狀,羞辱以後,"悉宥之",但卻斬殺庇護其主的戶部參政恩克。

1638年(崇德三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代善自行檢舉說:"我延誤了排班,可以送去法司審擬。"法司審理核實定罪,被皇太極赦免。

1639年(崇德四年)農曆五月,傳來代善的兩個兒子岳托和瑪占率軍征明均歿於軍中(死於1638年,崇德三年)。噩耗傳來,代善下馬倒地痛哭,良久,皇太極命左右扶代善上馬,且哭且行的過程中,代善再次哭倒於馬下。喪禮過後,因代善家居痛悼,農曆十一月十四日,皇太極率諸福晉,和代善以及諸貝勒、文武官員等,去葉赫狩獵,農曆十一月十六日,至拜虎地方折回。時值冬至祭天日,打獵來到一個叫盈格的地方,代善騎在馬上射獐子,馬匹跌倒導致代善腳部受傷,皇太極策馬至前,下馬親為代善包紮,以金巵賜酒,飲畢嘆道:"朕以為兄長年高不可馳馬,兄長奈何不自愛?"於是停止射獵,返回盛京途中,命代善乘輿緩行,日行十五或二十里。

擁立順治 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九日晚,皇太極突然駕崩。最有可能的繼承人有三位,一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他有其父擁有的強大的正黃、鑲黃二旗作後盾,他自己南征北戰二十年,軍功卓著,先後榮任和碩貝勒、和碩肅親王,並統攝六部至中最重要的戶部,且豪格在八旗王公大臣中還享有比較高的威望。另一是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他擁有自己的正白旗和弟弟多鐸的鑲白旗,人馬眾多,因長期受到皇太極的寵待,還得到了不少老臣的支持,所以勢力相當強大。再一位和多年前一樣還是代善,雖然代善雖已退居幕後數年,但他擁有正紅、鑲紅二旗,曾經統兵出征咤叱風雲三十年,為後金--清國的建立與強大,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八旗王公中,他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碩託、瓦克達、阿達禮、愛新覺羅·羅洛渾、滿達海等一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兒孫,勢力其實是最強大的。在議立新君的過程中,兩黃旗的主要大臣欲立豪格為帝,兩白旗擁戴多爾袞。

皇太極死後的第五天,即農曆八月十四日,代善召集議政王會議,共同議立嗣君。在會議過程中,多鐸提出:"不立我,論年紀,應當立禮親王代善。"

代善說:"睿親王如果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否則,豪格是皇帝的長子,當承大統。至於我,年老體衰,難得勝任。"

多爾袞一看自己和豪格都不會得到一致擁護,於是,他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即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為帝,由濟爾哈朗和他自己輔政。當諸王貝勒會議通過折衷方案後,代善立即召集所有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共立誓書,昭告天地。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6歲的福臨正式舉行登基典禮,繼承了皇位,年號順治。

因病去世 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遂在家閒居。1648年11月25日(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的禮親王府病逝,葬在他的世襲領地: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的正紅旗村。

代善的家庭得到一萬兩兩銀子的賻儀,朝廷為代善立碑紀功。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追賜諡號為"烈"。[3]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入祀盛京賢王祠,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配享太廟。

人物軼事

1620年(天命五年)農曆三月,努爾哈赤的小妾德因澤告發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多爾袞之母)曾兩次備飯送給代善吃,代善接過去吃了。而且大妃一日兩三次差人至大貝勒家,還曾深夜出院二三次。

在審理過程中,諸貝勒大臣又說他們都目睹過大福晉借宴會或議政之時對代善眉目傳情。努爾哈赤對此又恨又惱,但終因其有言在先,欲將諸幼子及大福晉交由大阿哥撫養,而且滿族歷來有父死子妻其庶母的收繼婚俗,加上又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代善如何不軌,所以努爾哈赤以大福晉竊藏財物的罪名,將阿巴亥休離。代善雖沒有因此獲罪,但經過此事,代善的威信一落千丈。


家族成員

妻妾 嫡福晉:李佳氏,達褚祜巴晏之女。 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 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名蘇本珠,葉赫部阿納布貝勒之女。與皇太極側妃葉赫那拉氏是姐妹。 側福晉:哈達納喇氏,孟格布祿貝勒之女。 側福晉:喀爾喀博爾濟吉特氏,寨三貝勒之女。 側福晉:泰松公主(亦稱泰松格格),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二妹,稱二公主。博爾濟吉特氏。前夫是袞楚克台吉,泰松公主在林丹汗死後,在1636年(後金天聰九年)與眾福晉一起歸附滿清,改嫁代善為側福晉。 妾,富察氏。 子嗣 長子:岳托,多羅克勤郡王,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母嫡福晉李佳氏。 次子:碩托,已革固山貝子,黜宗室。母嫡福晉李佳氏。 第三子:薩哈璘,和碩穎毅親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四子:瓦克達,多羅謙襄郡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五子:巴喇瑪,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六子:瑪占,奉恩輔國公。母側福晉哈達納喇氏。 第七子:滿達海,和碩巽簡親王。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八子:祜塞,追封和碩惠順親王。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世襲表 代善:努爾哈赤次子,和碩禮烈親王; 滿達海:代善第七子,和碩巽簡親王; 常阿岱:滿達海子,巽 親 王(後追奪); 傑書:代善孫,祜塞子,和碩康良親王; 椿泰:傑書子,和碩康悼親王; 崇安:傑書子,椿泰弟,和碩康修親王; 巴爾圖:傑書子,椿泰、崇安弟,和碩康簡親王; 永恩:崇安子,和碩禮恭親王(復號禮); 昭槤:永恩子,和碩禮親王(後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碩禮親王; 麟趾:永諲子,和碩禮安親王; 錫春:麟趾子,追封和碩禮親王; 全齡:錫春子,和碩禮和親王; 世鐸:全齡子,和碩禮恪親王; 誠厚:世鐸子,和碩禮敦親王。

人物評價

夏允彝:"東國乃能恪遵成命,推讓其弟。又能為之扦御邊圉,舉止與聖賢何異,其國焉得不興? 董崇如:"東國部主歲老,其子某雄鷙非常,才略不出曩霄公之下,將來邊警尚未已也。 李民寏:"奴酋死之後 ,則貴盈哥必代其父,胡中皆稱其寬柔能得眾心雲。凡得罪奴酋,臨殺,貴盈哥多有救解雲。其威暴桀驁之勢,必不及於奴酋矣。" 康熙帝:"忠冠當時,功昭後世。 昭槤:"是二人為明臣僕,乃推尊烈王至此,當時神武英略,洵可知矣。"[2] 劉小萌:代善幾十年披堅執銳,戮力疆場,立下汗馬功勞,在國家政治活動中同樣立有安邦定國的勳勞。 朱誠如:代善在努爾哈赤去世後,以及皇太極去世後的兩次爭嗣鬥爭關鍵時刻,敢於直言,使入關前兩代嗣位得以順利進行,穩定了清入關前統一的大局。

後世紀念

禮親王府 禮親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皇城根南街西側,即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南起大醬房胡同,北至頒賞胡同,占地約30公頃,是清代王府保護較好的一處。在王府內先後生活過包括代善在內的12位親王。

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禮親王墳 禮親王家族墳位於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禮烈親王代善墳地坐西向東,建有宮門、紅牆、碑樓、享殿、月台和寶頂。他的墓碑兩面鐫文,背面為乾隆賜詩。

影視形象

1986年電視劇《努爾哈赤》:張國文飾演代善; 1987年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關偉倫飾演代善; 1992年電視劇《一代皇后大玉兒》:許譽耀飾演代善; 2001年電視劇《格格要出嫁》:高明飾演代善; 2003年電視劇《孝莊秘史》:徐敏飾演代善; 2005年電視劇《江山風雨情》:趙文亮飾演代善; 2005年電視劇《大清風雲》:廖丙炎飾演代善; 2006年電視劇《太祖秘史》:是安飾演代善; 2012年電視劇《美人無淚》:李耀敬飾演代善; 2015年電視劇《大玉兒傳奇》:楊洪武飾演代善。 參考資料: 1. 皇太極 . .故宮博物院 . 2014-01-08 2. 《嘯亭續錄》 . .文獻網 . 2014-11-04 3. 定國安邦:三朝元老的功業 . .勸學網 . 2014-01-07 4. 代善在兩次爭嗣中的作用評價 . .文史網 . 2014-01-07 5. 禮親王府 . .清代王府 . 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