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城郊望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儀城郊望歌》是一首古詩,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自古以來,詩歌就伴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從未中斷。從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問世到現在已經三千年了[1]。
“ |
東昏城外幽人徑,到處平林堪覽勝。 野人結廬傍林皋,眼前生事渾無定。 野人讀書兼好客,逢人信口談今昔。 羲皇夢醒離北窗,壺觴興到臨南陌。 客言野人何寂寞,野人無語空然諾。 須臾謂客且相留,與君試發繁華噱。 君不見漢道昔當全盛時,梁王封國近吾儀。 傍儀築兔苑,即苑瀉龍池。 黃塵復道長如許,紫竹名園景更奇。 金輿玉仗時來此,氣概分明勝天子。 賓從紛紛已坌集,珍奇焰焰爭相比。 我莊東望臨河寨,正是園之最西界。 頹垣敗瓦帶竹根,傳至於今尤盡壞。 又不見戰國七雄誰敢攖,信陵公子復知名。 中原偏據勝,鄰國盡相傾。 片言足擬連城價,一顧能令九鼎輕。 驅秦救趙名逾起,枉駕屠門寧屈己。 莫言皞皞勝驩虞,嬴得人心爭效死。 我莊西望岡頭渡,正是當時來往路。 曾聞此地半從軍,至今猶說邯鄲募。 豈知人事隨時改,幾度桑田變滄海。 閒花野草自春秋,蒼煙白露收傀儡。 草迷苑地失荒基,沙擁河乾沒舊壘。 英雄過眼即成空,往事評論堪重悔。 夷門監者雖高義,梁苑詞人誠嫵媚。 司馬濡足豈少年,侯嬴白髮還多事。 抽筆授簡尚殷勤,鄒枚瑣瑣何須記。 臥里竊符太不輕,軍中奪帥殊狂肆。 野人幸與明時遇,往歲金門曾獻賦。 論才不及古人雄,窮經剩有閒中味。 百年事業在東昏,木鐸聖跡相傳布。 禮樂衣冠有古風,每從先進興馳慕。 疾病年來幸稍無,精神還可辦田租。 粗飯不耽豢與芻,短褐但取宜身軀,讀書樂道誰相拘。 有時尋芳欲弔古,攜壺尋友高歡呼。 何須徇人抑其志,徒令吾自失真吾。 請君醉眼莫模糊,試看何人果丈夫,窮酸還是仲尼徒。 |
” |
— [明代]贈鈺 |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與意象
詩韻猶畫韻,無韻之畫自古不得品位,同樣的,無韻之詩則更是為世人所不屑。此中之「韻」就是詩與畫的靈魂,無之則詩畫無以留存。而「韻」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即是詩詞的意境。意境的始基在先秦道家的「體道」的境界。「道」,不知其名,也不可名,甚至也不能用語言給予確切的表達和解釋,但它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它先天地生,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它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正是道家這種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的思維特點,啟發了後世的文學家、藝術家,去追求一種深遠杳冥的、飄渺恍惚的、不可以用語言窮盡而又能表現一種高遠意旨的藝術境界。詩人、藝術家藉助比喻、象徵、暗示等種種藝術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許多的空白和斷裂,通過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啟發讀者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體味、想象、填補這些空白,去獲取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審美享受。這正是文學作品中意境的魅力。可見最早的意境基本上是一種人生哲學。到了魏晉六朝時期,劉勰把哲學的命題轉為文學理論命題,「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意境是中國古代詩論獨創的一個重要的審美範疇,離開意境理論,就無法對中國古代詩歌美學發展史上,許多概念的產生、發展、深化、界定做出歷史與邏輯的闡釋。可以這樣說意境理論是理解古代詩歌甚至整個中國藝術美學的網上紐結,對此問題的深入探討,必將會使我們對中國古代詩歌藝術豐富的內涵,有進一步的體會,同時也能使我們對於詩人微妙深奧的詩心,有一個準確的把握[2]。
參考文獻
- ↑ 《詩經》305首,你至少要會背這23首巔峰之作收藏!,搜狐,2023-04-20
- ↑ 古代詩歌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走近教育,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