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傘莎草
t01614dc7691dda94d8.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80822&sid=103679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傘莎草

漢語拼音:Sǎn Suō Cǎo
別名:九龍吐珠
性味:味酸、甘、微苦,性涼
功能:行氣活血,解毒
主治:常用於瘀血作痛,蛇蟲咬傷

傘莎草,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風車草CyperusalternifoliusL.subsp.flabelliformis(Rottb.)Kükenth.[C.flabelliformisRottb.]的莖葉。全國各地庭園有栽培,多作為觀賞植物。具有行氣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瘀血作痛,蛇蟲咬傷。[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傘莎草

拼音名:Sǎn Suō Cǎo

別名: 九龍吐珠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erus alternifolius L.subsp.flabelliformis(Rottb)Kukenth.[C.flabelliformis Rottb.]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風車草的莖葉。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森林、草原地區河流沿岸的沼澤地及積水處,或栽培於水池中。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庭園有栽培,多作為觀賞植物。原產非洲

原形態

風車草,多年生草本,高30-150cm。根莖粗短,鬚根堅硬。稈粗壯,叢生,近圓柱形。無葉片,莖的基部有棕色葉鞘。苞片約20枚,線形,較花序長2倍,寬2-11mm,輻射展開;長側枝聚傘花序多次復出,第1次輻射枝4-10,最長者達7cm;第2次輻射枝最長達15cm;小穗於頂端密集成近頭狀的穗狀花序;小穗橢圓形或長圓被針形,長3-8mm,寬1.5-3mm,壓扁,有花6-26小穗軸無翅;鱗片緊密排列,膜質,卵形,長約2mm,白色或黃褐色,具銹色斑點,有3-5脈;雄蕊3,花葯線形,先端有剛毛狀附屬物;花柱短,柱頭3。小堅果橢圓形,近三棱狀,長為鱗片長度的1/3,褐色。

化學成分

含β-D-葡聚糖(β-D-glucan),礦物元素硒、鉀、鈣、鎂、錳、鐵、磷、鈉。

性味

味酸;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行氣活血;解毒。主瘀血作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浸酒擦。[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傘莎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傘莎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