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佩蘭(菊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佩蘭

來自 植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佩蘭

界:植物界

菊目菊科

澤蘭屬

菊目系列花卉

佩蘭,為菊目菊科澤蘭屬、菊目系列花卉。 [1]

簡介

佩蘭:別名蕙草_靈香草,為菊目菊科澤蘭屬、菊目系列花卉,原產於亞洲中國(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陝西)、日本、朝鮮半島。野生於路邊灌叢及山溝路旁。1851年命名。野生較為罕見,多為人工栽培。全草可入藥,性平、味辛、利濕、健胃、清暑熱。主治感受暑濕、寒熱頭痛、濕潤內蘊、脘痞不飢、噁心嘔吐、口中甜膩。湖南長沙西漢初年馬王堆古墓中,曾發現有該種植物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葉殘片。。

佩蘭也叫靈香草,又名蕙草,全株及花揉之有似薰衣草的香味。古人把蘭比作君子,稱之為王者香草,一直影響後世,但他們所描寫的蘭、蕙,並非我們今天栽培的蘭花,而是菊科中的佩蘭、蘭草。

顏色分類:綠色_紫色 莖形分類:直立 葉序分類:對生 葉形分類:披針 光照需求:中光

開花季節:夏季 培育難度:中等 適宜溫度:22℃±5℃ 酸鹼範圍:6.4±.6(PH)

佩蘭植物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00cm。根莖橫走,淡紅褐色。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分枝少或僅在莖頂有傘房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被稀疏的短柔毛,花序分枝及花序梗上的毛較密。中部莖葉較大,三全裂或三深裂,中裂片較大,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漸尖,側生裂片與中裂片同形但較小,上部的莖葉常不分裂。或全部莖葉不裂,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部莖葉兩面光滑,無毛無腺點,羽狀脈,邊緣有粗齒或不規則的細齒。

佩蘭種植方法

苗期要保持土壤濕潤,澆水後要及時除草鬆土,防止土壤板結。苗期土壤板結或澆水後及時中耕鬆土,見草即除。當苗高6-10cm時追1次肥。第一茬苗收割後,緊接着施1次肥。第二茬苗高20-25cm時,再追施1次農家肥和三元複合肥。

佩蘭繁殖方式

播種育苗常在11-4月間進行。選擇白色粗壯、附有芽眼的根莖,剪成6-10cm長的小段,在畦上開溝深3-6cm,寬10-13cm,斜放根莖,芽眼向上,覆土整平,稍加鎮壓,澆水,蓋隔墒士,保持地表疏鬆。播種後,要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間遇乾旱,應及時澆水。多雨季節,及時排除積水。12-15天出苗。

佩蘭開花形態

花果期7-11月。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傘房花序。總苞鍾狀,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中內層苞片漸長,長橢圓形。全部苞片紫紅色,外面無毛無腺點,頂端鈍。花白色或帶微紅色,花冠長約5mm,外面無腺點。瘦果黑褐色,長橢圓形,5棱,無毛無腺點。冠毛白色。

參考來源

  1. 佩蘭, 植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