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佩滕鱷
佩滕鱷
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佩滕鱷
拉丁學名:Crocodylus moreletii
(Bribron et Dumeril, 1851)
別稱:中美洲鱷、墨西哥鱷、伯利茲鱷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雙孔亞綱
目:鱷形目
科:鱷科
屬:鱷屬
種:佩滕鱷

佩滕鱷 Crocodylus moreletii (Bribron et Dumeril, 1851)[1],鱷科鱷屬的一和鱷魚。通用名:中美洲鱷墨西哥鱷伯利茲鱷危地馬拉鱷莫瑞雷鱷,佩滕鱷是吻部較寬的中型鱷魚,最大個體4.2米。

目錄

簡介

中文名:佩滕鱷 學名:Crocodylus moreletii 通用名:中美洲鱷、墨西哥鱷、伯利茲鱷、危地馬拉鱷、莫瑞雷鱷。

地理分布

伯利茲城危地馬拉墨西哥,佩滕鱷生活於從墨西哥南部到危地馬拉北部的淡水池塘、河流和沼澤中,也可出現於接近大西洋海岸線的地方

生活習性

主要為淡水區域,包括森林中的沼澤、濕地。近期在海岸邊鹽水區發現有出沒。幼體群居生活,成體在旱季這種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夏眠於洞穴內,與C. acutus美洲鱷分布重疊,但兩物種見的關系所知甚少。

形態特徵

佩滕鱷是吻部較寬的中型鱷魚,雄性普遍體長3米,最大可達4.2米。吻寬,美洲鱷體色類似,但色調一般更暗——身體、尾巴有灰褐色暗條紋、斑點,眼睛灰色頸部鱗片厚,幼體體色亮黃加黑斑紋。牙齒數量:總計66-68顆。 語源學:Crocodylus來源於希臘語krokodeilos,字面意思是」小圓石的人物」(kroko = 小圓石、deilos = 人物),這個涉及到鱷的外形。Moreletii意思是「Morelet」,法國博物學者P.M.A. Morelet(1809-1892年)在1850年於墨西哥發現了這一物種。

保護

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Appendix I;IUCN Red List瀕危物種紅皮書LRcd (低危)野外估計數量為10,000到20,000。最近調查信息表明密集度適中,在它史上分布區仍能找到。有效的保育措施在進行中。 佩滕鱷雖然受到法律保護,但仍然被廣泛偷獵,是瀕危物種。 佩滕鱷目前在一些動物園中已經繁殖成功。 除被列入附錄2的種群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1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不含人工種群)。

視訊

Station training of Crocodylus moreletii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