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VK4501P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保时捷虎式)
前往: 導覽搜尋

VK4501P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納粹德國所研發的坦克,一般稱為六號坦克虎(P)(德語: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P))[1]。而「保時捷虎式(Porsche Tiger)」、「P虎」」或「虎P」則為俗稱。

概要

原與亨舍爾的VK4501(H)同為虎I的兩款試作型之一,並接受過制式採用前的測試。不過最後並沒有被採用。設計者為斐迪南·保時捷

1941年5月26日,在希特勒山莊的會議中,希特勒明確指出必須配備強力的坦克。就此,亨舍爾與保時捷兩間公司正式展開研製該坦克的競賽。保時捷以研發VK3001(P)時所累積的技術作為基礎,重新設計成VK4501(P)。後於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辰當天,亨舍爾與保時捷的試作型均接受了希特勒的檢閱,並在其面前進行直線行車測試。雖然亨舍爾的試作型受到希特勒與戈林冷遇,但就性能而言確實凌駕於保時捷之上。相反,保時捷的試作型不但做不到信地旋迴(原地旋轉)動作,更在極限行走時陷入地面。於1942年7月27日,在庫斯麥多夫進行比較測試期間,亦達不到多項要求。由於在測試後仍然解決不了懸掛系統及引擎過熱的問題,最後由亨舍爾的試作型成為正式的六號坦克虎I並進行量產。

雖然在測試中不合格,但因事前的準備工作而生產了相當數量的車體裝甲板。而這些車體後來改造成突擊炮,最終成為90輛象式重自行反坦克炮[2]

構造

VK4501(P)主要由車體與炮塔兩部分組成。車體設計繼承了四號坦克的守舊構造,並不像T-34般設有傾斜裝甲與曲面化裝甲。駕駛席與通訊手席的前方車身幾乎垂直,而車身、炮塔前側面完全沒有任何斜面(Glacis plate)的垂直構造。不過並不是單純的四角箱型,因為裝甲板無法保護起角的部分,所以整體來說實為八角形。炮塔則為筒狀。由於先前的作戰經驗,因此在車身與炮塔前方設有100毫米的裝甲,而側面、後方則為80毫米。從後方望前,車體的前方右側設有機槍,並由通訊手操作。左側為駕駛席。由於通訊手席、駕駛席的天井位沒有多餘空間,因此有部分側面裝甲被挖空,以設置艙蓋。艙蓋的厚度為80毫米。但由於開閉的實用性及難以防彈,所以後來將其廢止並焊死。第一輛原形車是由尼伯龍根製作所制製造。

由於車體的巨大重量,所以保時捷博士相當擔心械式操縱裝置的可靠性,因此試用了獨創的電動馬達電力由2颱風冷汽油引擎提供。由於使用電動的關係,完全省卻了變速及操縱時的換擋及複雜的操縱(轉向)裝置,取而代之,只需要控制電力流量就可以進行無段變速及操縱。但因這套巨大的引擎與馬達變得相當重要,所以將這1.5噸的負重物,安置在車身後半部的引擎室內。為此,炮塔配置在車身上很前的位置。兩台引擎並排於車身中央,後部則為2台橫置的馬達。因此VK4501(P)為後輪驅動。但因所搭載的風冷引擎在開始研發時已經問題叢生,其發電能力不足及過熱導致故障頻頻,在研發時進行越野行走時,更發生需要由VK3001(P)以電線進行供電才能前進的情況 。另外,由於馬達所產生的電磁噪音,令進行無線通信相當困難。

炮塔與亨舍爾制的虎I具兼容性,稍作修改就可以搭載。前方裝甲厚度為100毫米、側面為80毫米。整個炮塔上方基本平滑,但為了讓炮塔取得俯角,所以在中央部分設有稍為突起的緩衝間隔。由後方望前左側為車長席,天井則由100厚的裝甲構成並設有艙蓋。保時捷原本準備使用由高射炮改良的8.8厘米炮。其後改為56倍口徑8.8厘米KwK36。從後方望前炮塔的右側設有同軸機槍。

行走裝置為保時捷博士所獨創。其扭力杆並不是配置於車底,而是以縱置方式裝備於車外。扭力杆與2枚負重輪為一個組合,而車身兩側均安裝3個組合。這個搖動台車式的負重輪組合,與橫置的相比較為節省空間、簡化程序及能控制車高,亦可於車底設置艙蓋。這個方式後來更延續到使用VK4501(P)底盤的象式重自行反坦克炮及部分獵虎式上使用。但由於彈簧欠缺彈性、重複操作上的損耗及起動裝置需承受極大重量而問題多多。於獵虎式裝備後,更引起斷裂及低速行走時因履帶的脈動導致全車震動。而象式方面因較一般坦克重而令輪軸的零件嚴重損耗,必需頻繁更換。

左右兩邊的履帶均由109塊鐵片以單栓接合。鐵片的闊度為640毫米,因此進行接合時為相當重的勞動。由於重量大,如果履帶上的負重不平均的話,用作接合的栓就會斷裂,而履帶出現屈曲的情況亦時有發生,若進行高負荷的原地旋轉或急促旋轉更隨時引致履帶脫離,或直接出現故障。

視頻

VK4501P 相關視頻

德國二戰設計的超級坦克,大如飛機
德國的豹2坦克,為什麼被公認為坦克中實力最強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