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斜的角度(蔣林果)
作品欣賞
傾斜的角度
門緊閉着,透過牆縫,昏暗的燈光,模糊的影子,那些聚攏又散開的雙手,帶着窸窸窣窣的麻將聲響,填滿了整個屋子。
門外,一個圓圓的小腦袋,不停晃動着,他踮起腳尖,身子前傾着,往門洞裡探望。外面的光照着他的臉,有些扎眼,他從那些陰影里,從一個屋子到另一個屋子,搜尋令他熟悉的影子。
室內瀰漫着濃濃的煙草味道,夾雜着咀嚼後的嘆息,在空氣中流動。這是劉星,觀察到的室內的境象。
他感到肌腸轆轆,從一個個門的縫隙里,他終於看清了媽媽的臉,門打開,從屋子裡,遞給他五元錢,「到外面街上,自己去買吃的。」
接過錢,劉星飛快地跑在狹窄的街道上,眼睛尋着兩邊的門店,他最愛的還是那個包子店,總有媽媽的味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媽媽就再不做那些可愛乖巧的包子,每天都在麻將桌上,爸爸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這是留給劉星兒時的記憶。
再後來,劉星的父母離婚後,他就常常一個人在家。餓了,就從父母那裡要錢,去買包子。他把那些包子,放在桌子上,一個個排成隊,陪着那些圓圓小小的包子。
用完餐後,他通常翻出以往的作業,那些作業本上面,有他寫的符號。說是符號,因為不是語言中的文字,有些像鱷魚的眼睛,有的如同小蝌蚪,還有的,就像一些怪怪的蟲子,在卷子上遊動。這是他咬着筆頭,經常在卷子上寫的答案。
那些試卷上的問答題,如同陌生的臉,他大都不熟悉,或者只認得某個眼睛,某個鼻子,但終寫不出數字與答案,他只能在上面塗鴉自己的語言符號,畫上他認為的答案,然後合上書本,走出門外。
幾分鐘後,他已在屋前的大榕樹下了,這是他幾乎天天要呆的地方。這株老榕樹,已有千年歷史,虬曲的樹根,像一條條龍一樣環繞着,盤根錯節間,形成一個很大的樹洞,劉星小小的身體,龜縮着,他很容易鑽進樹洞裡。
在榕樹洞裡,陰涼濕潤,他觀察着那些蟲子。螞蟻成群結隊,搬運着食物,毛毛蟲在樹丫上蠕動,瓢蟲從他身邊爬過,還有啃噬這樹根的蟲子,發出嗦嗦的聲響。有時,也有幾隻漂亮的蝴蝶飛進樹洞,他追隨着蝴蝶,也不時從樹洞翻出。
時間久了,他與樹中的蟲子成了朋友,每天都要去觀察,與蟲子玩耍,以往與他玩耍的小夥伴,一個個搬家進了城鎮。如今,只有這個榕樹洞,一個小小的地方,成了他的天地。他鑽入樹中,就如同進入了母親的子宮一樣,踏實安心。
時間在這個樹洞裡反覆塗抹,那些薄暮的日子,伴隨着他兒時的夢想,在這裡滋長,又在這裡破碎。當他走出樹洞時,他像那野外蟄伏的蛇,冰冷而又孤僻。 [1]
作者簡介
蔣林果,筆名凝迪,用詩歌彌補生活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