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元宵-古代情人節(鄧訓晶)

元宵-古代情人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元宵-古代情人節》中國當代作家鄧訓晶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元宵-古代情人節

元宵的禮花在天空盡情綻放,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稱為上元節或燈節,這個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節日,把春節的歡樂推向最高潮。但自古元宵節最有意思的是,它是古代——情人節。

古代女子平時是不能隨便出門逛街的,唯有元宵節例外。無論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或是窮家小女,元宵之夜都可以出門觀燈。這時無數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借賞燈觀花之名,「夜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彼此心照不宣,尋覓意中人。看見心儀之人,就請朋友上前自報家門,如果對方有感覺,就會留下聯繫方式,然後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們來看看古人朋友圈,就知道元宵節在古時候多麼浪漫,多麼有趣,領略一下古代情人節的悲歡。歐陽修在有一年元宵節寫到:「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哎,說好的白頭不相離,這才一年啊,人呢?歐陽修哀怨地說。這個滿腹經綸的政治家,竟寫出了柔情似水的相思詞。詞中清楚地寫到,去年的花市燈光明亮,繁華熱鬧,與美麗的姑娘燈火闌珊處相見。月光柳影,朦朧清幽,兩情依依,情話喁喁,那情那景,此生難忘,約定今年再見;可是今年月依舊,花依舊,燈依舊,人依舊,卻不見去年的伊人影,舊情難卻,惆悵憂傷,一往情深何處訴?真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再看單身青年辛棄疾也出來相親,「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滿街的燈火,滿街的花海,滿街的遊人,滿街盛裝的美女,可是詩人卻在千百次地尋覓,尋覓他心上的佳人不知在何處,芳蹤難尋。長街長,煙花繁,挑燈回望,就在這失望,傷心之際,不經意間回頭,卻看見她如仙子般靜立在燈火深處,是她?是她!月色嬋娟,她未歸去,她在等我,此時此刻,驚喜的詩人,仿佛聽見「君還知道相思苦,怎忍拋奴去」的呢喃。

李清照的愛情也始於元宵節,17歲那年的元宵燈會。清照跟閨蜜呼朋結伴去觀燈,與趙明誠在絢爛的燈市中不期而遇。早已名動京城詞壇的清照,是趙明誠的偶像,凡是清照的詞作,趙明誠都每首必讀,仰慕已久,所以這場相遇是偶像與粉絲的隆重邂逅。元宵之夜,清照「娥眉淡掃粉輕施,朱唇一點惹人痴」的美貌與才華,讓趙明誠一見傾心,之後茶飯不思。善解人意的趙父,差媒婆去保媒,終得清照芳心。都是官二代的清照與趙明城,喜結秦晉之好。後來舉案齊眉,紅袖添香,共讀詩書,把一卷深情打磨成了金石古籍,詩意溫馨

古時元宵節的浪漫,不愧是古老的情人節。如今「元宵牽着年過去 」,它是新年最後的慶典,牽一盞明燈回家,照亮古今世界[1]

作者簡介

鄧訓晶,四川隆昌縣作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