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先秦時期服飾

先秦時期服飾

描 述 到了周代漸趨完善[1]

說 明 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時代

補 充   被納入「禮治」範圍

目錄

目錄

基本內容

先秦時期服飾   

中國的衣冠服飾歷史上 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時代,大約在夏商時期服飾制度 初見端倪,到了周代漸趨完善,並被納入「禮治」範圍。當時的服飾依據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商周時期,服飾形式主要採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

赤、黃、白、黑等五種原色;裳用 間色,即以正色相調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裝以小袖為多,衣長通常在膝蓋部位,腰間則用條帶系束。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一種名為「深衣」的新型連體服飾。深衣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服飾樣式,故

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用作常福、禮服,且被用作祭服。在戰國時期, 胡服的誕生打破了服飾的舊樣式。胡服的短衣、長褲和 革靴設計,善於騎射,便於活動,廣為盛行,「 胡服騎射」成為佳話。

  "胡服之制,冠則惠文,帶則 貝帶,履則靴,褲則上褶下褲。...... 自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褲褶傳人中國,歷代皆以為 戎服,或用其冠,或用其履,或用其衣服及帶,或三者全用,晉代民間,始偶用之。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

為常服,南朝系漢族,仍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為田獵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間則為時服流風最盛。溯其由傳人以至興盛,由軍用以至民服,歷史悠長,變化複雜, 王國維《胡服考》言之最詳,不贅。唯唐代胡服,何以特盛,向來無人

研究,王氏所考,亦未提及。依愚所見,不外以下三因:(1>唐代胡人,雜居內地,為數眾多;(2)貴族階級,廢古之席坐,而為胡人倚坐;(3)朝臣侍從,棄車而尚騎馬。"(參考 黃現璠著 《古書解讀初探》)

  先秦時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諸履之中,以舄為貴。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種顏色,分別在不同場合穿着。鞋是一種高幫的便履,以 皮革製成;靴則是胡人 騎馬射箭時所穿,後來被漢人逐漸接納。


參考資料

  1. 先秦時期服飾,搜狗, 20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