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抖音都在刷「張同學」,到底刷的是什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全抖音都在刷「張同學」,到底刷的是什麼? |
全抖音都在刷「張同學」,到底刷的是什麼?大家想知道嗎?
「張同學」的短視頻火了,一個東北農村小伙,起床、做飯、餵狗、養雞……滿屏質樸、土味的農村日常。
簡介
張同學,真名張凱,出生於1986年,來自遼寧營口農村,專門拍攝農村情景劇。
他視頻中獨特的東北農村場景,讓網友感受到了別樣的精彩。他憑藉着高頻快剪的視頻風格,在抖音更新視頻僅兩個月左右,抖音粉絲量已經突破1600萬。
視頻中沒有優美的風景、酷炫的特效,甚至沒有用流行的BGM,但確有極強的魔性,魔性的音樂、魔性的運鏡剪切。一段7分鐘的視頻,運鏡竟多達290多次。
視頻中沒有人們最理想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而是最接地氣的真實的北方農民生活,沒有底層生存者的抱怨,只有對生活的安然。
圍觀「張同學」,我們看到了啥
最近,新晉網紅「張同學」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隨着知名度迅速提升,社會各界圍繞「張同學」的討論越來越多,就連消防部門都「盯」上了「張同學」——對他視頻中使用老化插排、室內用炭火盆和銅火鍋等消防隱患發出提醒。很多人都在討論:當我們圍觀「張同學」的時候,究竟看到了什麼?
破敗村屋、滿屋舊家具、冒着紅色火苗的灶膛、炕頭的炭火盆……「張同學」視頻里的鄉村,是典型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北農村生活場景。「張同學」自己也表示,村屋是爺爺留下的遺產,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視頻表達一種懷舊情緒。也許正是這種似曾相識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們的共鳴,近兩個月在抖音已吸粉超1600萬。這一現象也折射出一個迫切的問題:鄉村需要更多被看見並重新審視。
許多網民留言說,在「張同學」的視頻中,看到了鄉愁。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市民,曾經炊煙裊裊、小橋流水的鄉村生活成為美好的回憶。在短視頻平台,「張同學」營造的略帶懷舊風的鄉村生活場景中,人們找到了記憶里的鄉愁和心靈的慰藉。
除了看到鄉愁,人們還從「張同學」的視頻里,看到正在逐漸老去的鄉村的縮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求學、務工,進城安家,部分鄉村的空心化、老齡化等問題隨之產生。在這裡,更多的是老舊的房屋、老去的人們、留守的婦女兒童,鄉村要振興、要發展,力量在哪裡?這些深層次的問題,不由得我們不去深思。
「張同學」在網絡上火爆之後,很多粉絲從全國各地到他的家鄉去「求合影」「打卡」,也增加了「張同學」生活的村莊——松樹村的曝光率。從現實角度考慮,這種被「看見」是有意義的,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該怎樣去振興、怎樣去發展、未來農民的生活該往何處去、我們的精神原鄉該如何安放……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前幾年就已火爆海內外的「李子柒」到當下的「張同學」,他們背後承載的是人們對鄉村田園牧歌生活的嚮往、懷念和珍視。採訪中,「張同學」也告訴記者,未來,他希望藉助自己的人氣,幫助家鄉的鄉親們推銷農產品,改變自己村莊的面貌。這種樸素的願望無疑是好的,但實現鄉村振興,僅有「張同學」們還遠遠不夠,需要我們每個人透過熱鬧的視頻背後去深思、去行動、去守望我們共同的美麗鄉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