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興仁市城南街道李關幼兒園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興仁市城南街道李關幼兒園自然心,親子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對孩子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大社會是我們的生活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 本着這一理念,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自己的「責任田」里體驗了農耕的樂趣,讓孩子們接近大自然[1],各班孩子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體驗翻土、下種、澆水等勞動技能,忙得不亦樂乎。

目錄

校園諮詢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路上見成長丨興仁市城南街道李關幼兒園教師湯英英

我叫湯英英,是興仁市城南街道李關幼兒園的一名幼兒教師[2] 。對於剛畢業的我來說,對「扶貧」的認知僅限於網上看到一些政策。

懷着忐忑的心,開始了第一次的走訪——到已脫貧戶王國愛家。當我鼓住勇氣邁進家門的時候,我驚呆了,地面乾乾淨淨,物品擺放整整齊齊,王國愛的媳婦在沙發上哄小孩入睡;阿姨的媳婦就年長我幾歲,但已經是兩個小孩子的媽媽了,大的一個小孩已經上小學三年級,懷裡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回到學校後,我一個人坐在草坪上平復自己的心情,我在想,我自己什麼都不懂,還怎麼去幫扶別人,於是我上網了解相關的政策,又慢慢梳理幫扶戶的情況。

看了資料,我才知道,原來王國愛阿姨是一位單親母親,丈夫去世得早,自己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2014年因缺資金和缺技術成為了貧困戶,現在自己身體也不好,幾乎天天要吃藥,女兒當時還在貴州省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就讀,家裡還有一個未上戶口的小孫女。但在我心裡又冒出一個問題:「現在興仁都已經摘帽了,而且王國愛阿姨家都已經脫貧了,雖說脫貧不脫政策,該做的之前的包保責任人都已經做好了,那我能幫扶什麼呢?該怎樣幫扶呢?」

第二天,帶着一連串的問題,我叫上同事和我再一次來到王國愛阿姨家。這一次,我是帶着問題來的,也不再膽怯。

「我看了資料,你懷裡的寶寶還沒有上戶口吧!為什麼不上呢?都已經四個月了。」

「我從浙江回來就是為了給孩子上戶口的,可是我跑了幾次了,都還沒弄好。又帶着孩子,家裡又有一個小孩,婆婆又沒在家,怎麼弄也沒弄好。」

了解情況以後,我立即在網上搜索新生兒上戶口需要什麼資料,資料查閱清楚後,我又網上查興仁市城南派出所的電話,再次核實上戶口需要的資料。現在出生證明有了,戶口本有了,母親的身份證有了,孩子的名字已經取好了的。通過一番努力,戶口問題解決了。

我還用樸實易懂的話向她宣傳了醫療保障的相關政策,交談中她帶着激動的哭腔,一直說感謝感謝。掛斷電話後,我才知道原來用心幫助人是那麼的幸福和暖心窩;現在我們互相依賴,我的親人,你看,幫扶你,成長了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