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其二10-12首

來自國學薈網的圖片

作品名稱:其二10-12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柳永

其二10-12首是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作品之一。

柳永(約980年—1053年),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福建崇安縣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鎮)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又稱白衣卿相。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是宋詞中婉約派最具代表和影響力的人物。[1][2]

目錄

正文

其十

佇立東風,斷魂南國。花光媚、春醉瓊樓,蟾彩迥、夜遊 香陌。憶當時、酒戀花迷 ,役損詞客。

別有眼長腰搦。痛憐深惜。鴛會阻、夕雨淒飛,錦書斷、 暮雲凝碧。想別來,好景 良時,也應相憶。

其十一

鳳樓鬱郁呈嘉瑞。降聖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嚴,公 宴凌晨簫鼓沸。

保生酒勸椒香膩。延壽帶垂金縷細。幾行[宛鳥]鷺望堯 雲,齊共南山呼萬歲。

其十二

前時小飲春庭院。悔放笙歌散。歸來中夜酒醺醺,惹起舊愁無限。雖看墜樓換馬,爭奈不是鴛鴦伴。

朦朧暗想如花面。欲夢還驚斷。和衣擁被不成眠,一枕萬回千轉。惟有畫梁,新來雙燕,徹曙聞長歡。[3]

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柳永作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4]

柳永幼年生活在武夷山。因早年科場失意,寫過《鶴沖天》,發泄懷才不遇之憤,其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傳說宋仁宗閱後極為不滿,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功名?且去填詞。」柳永就此自稱「奉旨填詞」,常出入勾欄瓦肆,茶坊酒樓,和「狂朋怪侶」朝歡暮宴,對酒流連。景祐元年(1034年)登進士第,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團練官,調餘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寫有《煮海歌》,表達對鹽民苦難的深切同情。慶曆四年,入京任著作郎。皇祐(1049年-1054年)中,遷屯田員外郎。大約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卒於江蘇鎮江。死後淒涼,由人出錢埋葬。[5]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第一個大量寫長調慢詞的人,於此有開創之功。其藝術特點:音律諧婉,詞意妥貼,寫景抒情,都能委曲盡致,受到民眾的喜愛。代表作有《雨霖鈴》、《八聲甘州》、《鳳棲梧》等,現存有大量詩篇。

參考資料

  1. 白衣卿相——柳永(武夷山)南平市人民政府網
  2. 詞話柳永株洲新聞網
  3. 「柳永」詩詞全集 其二10-12首 詩詞名句網
  4. 柳永簡介國學薈網
  5. 柳 永國南平市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