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冰期之廬山》,研究中國現代冰川地質的代表著作。李四光 (見 「地質力學導論」) 著。寫於1937年,1947年發表於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專刊乙種第2號。當時用中、英文字寫成,分2部分,合為1冊。後將該文的中文部分收入 《中國第四紀冰川》一書中,197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8部分,約5.2萬字,附有晚近地質時代廬山冰川分布圖1幅、照片35幅。各部分內容為:1.概述第4紀時中國有沒有發生冰川? 曾有過反覆的激烈爭論。作者以自己在太行山東麓與長江中下游廬山等地所發現的第4紀冰川遺蹟為證據,對此問題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為中國第4紀地質史揭開新的一幕。2、3.從冰川的侵蝕、冰流附近及其底部的停積和冰流運行對岩層表面的影響3方面,研究了冰川流行的痕跡。3、4.結合敘述廬山岩石及其構造之梗概,研究了廬山冰斗、懸谷、冰筧、冰階、冰窖、盤谷等各種冰蝕地形的殘跡。5、6.闡明了廬山山中和山下的各種冰磧物,由於其分布地位不同,其表面形狀及其構成亦有差異;廬山四周的丘陵原野中,常見有巨大而眾多的漂礫,尤以東北部湖濱一帶最多,並對各種冰磧物加以論證釋疑。7.結合各地實例,研究了廬山條痕石、冰溜石以及羊背石等冰流現象。8.綜觀廬山及其附近冰磧物、冰流現象,將廬山冰期劃分為3次冰期、2次間冰期:最老1次名為鄱陽冰期……寒,鄱陽大姑間冰期……暖;次為大姑冰期:谷山段、高壠段……寒,大姑廬山間冰期……暖;再次為廬山冰期……寒。並指出了在廬山冰期以後,中國西部高山地區還有1次名為大理冰期。

本書出版為中國第4紀冰期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對於第4紀冰川地質的研究有重大意義,在中國和國際上引起了很大影響與爭論。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冰期之廬山 相關視頻

極地冰川地質學介紹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第四紀冰川地貌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