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凝望秋月(張吉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凝望秋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凝望秋月》中國當代作家張吉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凝望秋月

夜降臨,信步於亭,憑欄聽風。

小樹沙沙天漸涼,蟲鳥息鳴。

殘荷睡去,池塘月色朦朦

不知覺,已深秋,勾念天遠情方。

安靜地坐在亭下,沒有什麼必做的事,沒有什麼要專注思考的問題,木木然,望天色漸深,沉浸在獨自默默的世界裡。

今晚沒有明亮的月,在朦朦的光影里我卻下意識尋找星星和月。

從初一到十五,月亮象極一個含羞愛美的大姑娘。天天在變,柳葉眉,弦上弓,到珠圓玉潤,無論她深藏雲谷,還是皎潔當空,都得到無數人的喜愛。

記得小時候,我們看見透亮的月芽出現在天上,她的身旁還吊墜着幾顆朴閃朴閃的星星,會驚喜地指着叫道:"媽媽,你看好漂亮的月亮。"

「快別指月亮婆婆,她會等你睡着了下來割你耳朵。"

「那怎麼辦呢?月亮婆婆是不是已經看到我指她了"害怕被割耳朵的我嚇得快哭出聲來。

「來,你對着月亮婆婆鞠三個躬,她就會原諒你不來割耳朵了。"

聽媽媽的話,趕緊像小雞啄米似的對月亮點頭,還心裡念叨不要來割我耳朵。

從此,對於月亮會割耳朵的事,一直記在心裡,再不敢肆意指它。每當月亮出來,仍掩飾不住對它的喜歡。無論勾月還是圓月它都是那麼安靜地懸掛在天空,我們走,它也走,它一會兒懸在輪廓模糊山峰上,一會兒懸在沉睡城市樓頂上,慢慢游弋,詩一般流瀉下的月光,似乎在給所有的生命唱搖籃曲,安撫着城市、山野躁動的神經。有時它身邊會出現調皮的星星眨呀眨的閃爍着亮光,仿佛是它帶着兒女們巡視山河。多麼神奇美妙的宇宙啊!

當時我還是很不明白,月亮怎麼下到地上,又怎麼了會找到我家來我的割耳朵?但我深信母親對我們說過的每一句話,因為純樸的母親對她的孩子都有濃濃的舔犢之情。那以後我第一次有了對自然界的敬畏,想了解月球的前世今生,它於我們有怎樣過節。

月亮有月亮的聖潔,地球有地球的隱密,天地萬物,自然形成。我們尊畏自然,就必須愛護自然,以自律的行為把握它,守護它,就不至於興風作浪來傷害我們吧。

我喜歡天空,喜歡月亮,那種喜歡是內心自然而起的,一張鋪天蓋地的黑幕上神奇地鑲嵌着或彎或圓的月亮,在滿天星星的襯托下淡然而寧靜。 小時候最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夏天吃過晚飯,夜幕降臨月亮升起,我們幾姐弟便從屋裡拖出一張篾席放在家門口壩子上,然後讓父親給我們講故事:有打仗的故事,抓特務的故事,神話鬼怪故事,還有英雄人物故事。父親繪聲繪色地講,我們津津有味地聽,聽着聽着在月光陪伴下進入夢鄉。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身後一隻大黃狗,汪汪汪對着月亮咬一口……"

「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這些童謠裝滿了我的童年,裝滿了媽媽溫柔善良的聲音,和媽媽爸爸給我們驅走黑暗的愛。晝和夜是如此不同的兩個世界,沉靜的夜晚如果沒有媽媽爸爸的聲音,我們該是多麼的膽小,怎能酣然入睡呢?如果缺失了父母予以我們直面黑夜的勇敢和愛,我們將是多麼無助與憂傷。 仰望星空,有穿越時空的弦暈,它深遂、遙遠而神秘。

從古至今,眾多文人墨客追月,問月,頌月,借月寄思,留下千古絕句,寫盡萬般情愁。李白《月下獨酌》的清影,張九齡《望月懷遠》的期盼,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出對親人的思念及祝願。這些詩詞耳熟能詳,讓我們感到世間義之大,情之重。

上世紀八十年代石祥老師創作的一首歌詞《十五的月亮》最讓我感動:「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嬰兒的搖籃邊,我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您在家鄉耕耘着農田,我在邊疆站崗值班,豐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孝敬父母任勞任怨,你獻身祖國不惜流血汗,你肩負着全家的重任,你在保衛國家安全,祖國昌盛,有你的貢獻,也有我的貢獻,萬家團圓,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

石祥老師說他是在下部隊體驗生活時,看到那些紮根軍營的官兵,既要戍守邊關也思念家人,他們在忠孝不能兩全之下,選擇了顧國家安危而舍小家。是軍人的天職和軍嫂們無怨無悔的付出讓他為之震動。是夜,軍營外皎潔的月光,讓他靈光閃現,在很短的時間寫出了它。這首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的歌曲,借十五的圓月表達了親人之間真情的思念,在渴望團圓而不能的情況下,也是親人之間的相互勉勵,互相理解、支持的誓言。實在令人心疼,淚滿雙眼。

曾經一段時間,人們很安逸地享受國泰民安的日子,很少思慮今天繁榮和平的來處。把個人的情緒利益放在突顯的位置,淡化漠視堅毅與勇敢的人生。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2021年兇猛的洪澇災害,還有中印邊境面對鄰國的挑釁,讓人們再次見到那些不顧個人生死,毅然逆行,舍小家保大家的英雄們,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用血肉之軀築起是一座高高的山峰,為人民遮風擋雨,通過他們的行動我們才知道,這個和平年代,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臨危前行。

這寧靜的夜,得祥和之光的恩寵,感恩有他們。

凝神望月,聆聽月光瀉下的聲音,輕輕而柔和。月之韻律,不僅僅只有皎潔美好,在寄託思緒的背後,我們更可以探究生命的高度和厚度。願讓浮躁和淺薄的情慾,在月光下變成忠貞不渝的愛,守護祖國,守護百姓,守護家人。[1]

作者簡介

張吉美,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重慶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