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刺腿陸龜

來自 好看視頻 的圖片

中文名:刺腿陸龜

別 名:脛刺陸龜

分布區域:非洲

[[撒哈拉沙漠]的南境

長:34厘米

體 重:21 kg

刺腿龜刺腿陸龜,是一種活動性十分強的陸龜。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後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植食性,可以生活在較乾旱的環境中。分布於非洲埃塞俄比亞蘇丹塞內加爾馬里乍得等國。 [1]

目錄

刺腿陸龜形態特徵

刺腿龜體長34厘米,體重21千克,是生長速度很快的龜。背甲黃褐,幼體紅褐;前緣中央具缺刻,沒有頸盾,後緣鋸齒狀;腹甲淡黃,後緣缺刻較深;四肢圓柱形,具較大圓錐狀硬脊;前肢5爪,後肢4爪;尾短,淡黃色。 甲殼上並沒有花俏的紋飾,幾乎是接近單純的亮棕色(包括整個頭部四肢及腹甲)。喉甲突出,某些雄性成體在前面及後面的緣盾會明顯捲曲,大腿後側有數枚圓錐形的粒狀鱗片。

其外形的主要特徵,是後大腿兩側上有2至3個粗大的角質節結,頭部及四肢呈象牙色至棕色不等,前腳布有粗大的鱗片。有些人工飼養營養過剩的個體背甲十分突起形成塊狀的隆背。是一種十分粗獷、耀眼、野味十足的大型陸龜。

刺腿陸龜棲息環境

由於刺腿龜生長於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境,該地區大多十分乾燥,甚至終年難得有水源地可飲水,因此所需水份必需仰賴由食物中獲得,並且藉由高度不滲水的皮膚及挖地洞躲避日曬的方式,來保存體內的水份。此外,由於是屬於沙漠及乾燥草原的陸龜,為躲避白天的日曬高溫,它們大多於黃昏或清晨開始活動。

刺腿陸龜生活習性

刺腿龜是純素食性的動物,主要依賴高纖維的植物、青草、仙人掌、萵苣等為食,該物種相當粗壯、活動性強且十分好養,平日食餌以多樣性的食物供給,再添加些許的鈣、磷、維他命等營養補充。過度提供動物性蛋白將造成隆背,最後導致肝腎方面的疾病。

刺腿陸龜分布範圍

分布於乍得,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蘇丹。

刺腿陸龜繁殖方式

刺腿龜多在雨季時交配,而在9月至11月間,一次約可產下17至34枚卵,一年最多可生6窩,其孵化時間約需85-170天,視孵化溫度而影響。幼體孵化出來呈黃色,約有4.5至5.0厘米大小。因為多產且飼育容易,在美國已經是產量大、價格低廉的爬蟲寵物。生長迅速,食量驚人,活動力強。

刺腿陸龜保護級別

非洲保護級別︰列為三級保護動物禁止出口貿易 歐美等國保護級別︰人工繁育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國 中國保護級別:未列入

刺腿陸龜人工飼養

在飼養場所布置方面,白天的溫度應該是28-32℃,並有一個溫度達35-38℃的曬點。夜晚的溫度該是24-26℃。這是一種沙漠型動物,適應熱和乾的氣候。但是,溫度也不宜超過40℃,太熱時候會把較冷的泥沙潑在殼上及分泌大量唾液,並把唾液塗在前臂上降溫。從不使用加熱岩石作為熱源。龜有非常敏感的殼和皮膚,而且它與加熱岩石任何的接觸都能引起嚴重的皮膚,及殼的灼傷。對於爬蟲類來說最好的地面加熱源是容器底下加溫或使用加熱墊。然而,對龜來說曬太陽是它最好的來自上方的熱源。要確定上方加熱源的溫度對於飼養箱的大小不會太高。所以一個控溫器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加溫燈加加熱墊可以。

夏天底下最好的底材是報紙,因為其排泄量很大,即使不足30厘米長的幼龜的糞便份量已和成年龜的不相上下。所以底下墊報紙是很好地清理方法,而且也保證了龜的健康。冬天加溫的話,用一塊木板作為底材是最好的,可以弄的凹凹窪窪的,在凹下的坑裡放水。飼養箱絕對要確定通風,一般能幹爽就行。底材用乾草也可以,一來好維護,二來就算被誤食也沒事還含有纖維素。 飲食主要由與暗綠色的萵苣相似的 羽衣甘藍,芥末,蒲公英和高的纖維草組成。他們吃各種各樣的水果像胡蘿蔔,甜瓜,蘋果,豆子,豌豆,杏子,桃子和草莓類植物。 不要餵生菜,蕃茄,黃瓜,捲心菜,綠花椰菜,花椰菜,白菜或大黃。那些高纖維的食物對於蘇來講是絕對必須經常提供的,這對龜的成長和腸胃都不錯。在它們的食物中加入維他命和壓破的蛋殼或壓破的牡蠣( 發現在龜的食物中) 一個星期需要加一次。把墨魚骨留在它的窩裡他們將會咀嚼它以補充鈣。

刺腿龜進食時間,可以由早上直至黃昏,不停的進食。陸龜通常可以靠着食物中的水份維持體內足夠的含水量。此外,由於其本身對產地環境的適適應,刺腿龜即使只有極少量的水份也可以生存。但為了確保它們體內適當的含水量,最好每個星期泡澡一次。

一周一次的泡澡(成龜)是必須的,泡澡可以允許喝水。在浸泡後用消菌肥皂進行一次沖洗。幼龜一周三次泡澡,少年時候一周兩次。提供的水盆要夠大,使其能整個浸泡下去,但也要夠淺,免得被淹。雖然刺腿龜需要乾燥的環境但還是可以在潮濕的地方飼養。

刺腿龜原產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部,棲息在沙漠外圍及熱帶稀樹草原等開闊乾燥區域,因水分獲取不易,因此演化出一些特殊的保留水分的機制,例如其膀胱開口於泄殖腔側壁,並未和輸尿管相連,而腎臟所製造的尿液則由腎臟後端內側細小的輸尿管直接排到泄殖腔後,再回流到位於兩腎之間,呈心形的膀胱儲存,由於烏龜的腎臟缺乏亨利氏環,無法濃縮尿液,因而此時儲存在膀胱內的尿液,其滲透壓較血漿低,經過膀胱壁重吸收尿液中的水分後,可形成和血漿等滲透壓的尿液,當遇到水源時,陸龜便會把握住機會啜飲大量的水分,同時排出長期蓄積在體內的濃縮尿液。

而水陸兩棲性及水棲性烏龜,其儲存尿液及濃縮尿液的能力較差,某些水陸兩棲性烏龜在脫水占了身體質量的10%-12%時,才會由膀胱重吸收水分。陸龜膀胱較強的儲存尿液及濃縮尿液的能力,可能是容易結石的原因,澤龜與水龜則較少發生。當陸龜水分攝取不足時,尿液容易滯留在膀胱內,並且不斷地進行濃縮的動作,而使尿液中某些能夠形成結晶的離子濃度逐漸達到飽和,因尿液是多離子性的,當尿液達到飽和點時,許多活性帶電離子會起交互作用,若此時攝取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容易形成結晶的物質,如鈣、磷、草酸及蛋白質,尿液中的離子便會因過飽和而形成結晶,結晶慢慢地累積聚集,最後便形成了結石。一般結石常有兩種以上不同的組成份,以含鈣化合物占的比例較大,例如磷酸鈣及草酸鈣等,而磷酸銨鎂及尿酸鹽也是常見的結石成份。

有時形成結石的物質其化學成份不同但晶體結構相似,此時兩者之間可相互堆棧而加速結石的形成,如草酸鈣與尿酸結晶。本病例的結石中,磷酸鈣占了46%(磷酸三鈣36%、磷酸氫鈣10%),草酸鈣占了30%,磷酸銨鎂則占了20%。龜類在成長發育過程中特別需要鈣質,對於鈣質的需求更是重要,但若給予過量的鈣質,或因日曬不足及維生素D攝取不足而使鈣質吸收變差時,便容易使尿鈣增加,又因刺腿龜的體型壯碩,食量大,若飼主餵食的大量食物是富含磷及草酸的蔬果,此時便容易形成磷酸鈣及草酸鈣結石。

刺腿龜的性成熟一般要在10年以上,雄性個體要早於雌性成熟,成年雌性的個體要大於雄性,一般能大上1/3左右。成年雄性刺腿尾巴粗長而雌性尾巴細短;雄性的腹甲有凹陷而雌雄的腹部較為平坦;雄性的瀉殖腔離腹甲末端較遠而雌性離得較近。另外一般雌性背甲斑點較少,顯現出白刺腿龜的特徵,而雄性則每塊背甲上都有灰色斑點,但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消失。在野外,刺腿龜一般在9-10月份進行交配,通常在雨季過後,至來年的3-4月份產卵。這時候,雄性刺腿龜會變得十分暴躁,它們之間會通過撞擊對手的身體來爭奪領地和雌性。在交配過程中,雄性會追逐雌性,圍着它繞圈,最後趴在雌性的尾端插入交配。等到來年開春,雌性刺腿會挖掘洞穴並產下15~30枚卵,然後掩埋。經過三個月左右的孵化(溫度27~30度),小龜破殼而出。剛出殼的小龜會帶有一個卵黃,注意不要弄破,等到它自行吸收掉卵黃後就可以進行正常的餵食了。

刺腿陸龜經濟價值

刺腿龜是一種在歐美等國家很受年輕人歡迎的寵物龜類,進入21世紀初期進入中國已經受到一線城市的中高層階級的歡迎,還很少有人認識到寵物市場。在美國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寵物,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工繁育龜出售至世界各國,中國的龜都是進口歐美國家的,價格較高。

刺腿龜繁殖速度快,個體強壯,外觀漂亮,在中國有很好的市場。但刺腿種龜很少,成年時間長,種龜很少由歐美等國進入我國,致使我國人工繁育一直落後。刺腿龜對環境溫度要求高,易結石死亡,養殖技術要求高,風險大,中國南方地區可以嘗試性人工繁育。

參考來源

  1. 刺腿陸龜,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