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大學資源與環境地理學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大學資源與環境地理學系前身為自然地理學各專業,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由清華大學地學系地理組和燕京大學部分教員聯合組建,其淵源則可追溯到1929年建立的清華大學地學系地理組,以及抗戰期間的西南聯大地質地理氣象系地理組。1955年分出了地貌學專門化方向,文革後在國內率先發展了環境地理學、土地科學、宏觀生態學等方向。

現狀概況

主要學術取向是自然地理與自然資源學、環境地理學、地貌與第四紀環境學。有教授1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1名,6位教師還獲得首批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計劃資助;有副教授13名,高級工程師3名,講師4名。具有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備培養系列。

特色與地位

重點研究陸地表層的空間結構和物理化學、生物過程,特別是人類活動干擾下的結構和過程特徵,注重各種過程的相互關係和生態、經濟、社會影響。自然地理與自然資源學堅持綜合研究方向,以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區域自然結構及其動態作為研究基礎,重點研究全球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機理,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的基礎理論及其在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應用。環境地理學方向重點研究天然和人工合成物質排放在全球或區域範圍內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界面間的遷移轉化及其與環境質量變化、災害形成和損失、人體健康的關係,從化學形態、地球化學相、生物水平、環境要素界面間、生態系統[1]、流域、城市、生物圈和全球系統不同層次進行各種研究。地貌與第四紀環境學形成了相對穩定、特色鮮明的五個主要研究方向:新構造與構造地貌,氣候地貌與沉積,第四紀環境與全球變化,動力地貌學,第四紀年代學。

本系一直執國內上述研究領域之牛耳,近年來又得到"211"、"985"以及"創新群體"等計劃的支持,在教學科研條件、人才培養、科研成果等方面在國內優勢更加突出,在若干領域也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都取得多項重要成果,SCI論文及其他論文[2]的總數和人均發表數大大超過同類學科的相關單位。

重點學科

"自然地理學"在2001年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選中以全國第一的評分當選。

重點實驗室

"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實驗室"在2000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選中以全國第一的評分當選,實驗裝備總投資在1400萬元以上。

科研成果

近5年來主持完成和正在執行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1項、973計劃子課題3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攀登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重點科技項目(部門專項)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4項(其中一項人員調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餘項,還承擔了大量國際合作項目和地方、企業委託項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獎勵十餘項。

學術成就

近5年來發表學術專注6部,教材9部;僅2001年就在SCI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22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