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為適應現代城市群建設以及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建設需求,更有效推動北京工業大學一流學科群建設,2018年學校基於自身區位優勢和學科特色,整合原有建築工程學院、城市交通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組建城市建設學部(Faculty of Architecture,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以下簡稱城建學部)。2020年4月城市建設學部正式實體化運行。
學部簡介
學部涵蓋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城鄉規劃學、水利工程、建築學五個一級學科[1]。其中土木工程學科始建於1960年、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始建於1979年、城鄉規劃學科始建於2002 年。土木工程學科主要以重大工程結構抗震減震及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高性能材料與結構新體系設計理論和方法、岩土工程前沿科學問題與新技術、工程結構運維與性能提升及全壽命設計、城市水系統健康循環與水環境恢復技術、綠色建築環境與節能減排技術為主要研究特色,在教育部最新一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前5%;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主要以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道路交通安全理論與技術、智能交通與信息感知、交通大數據感知與處理技術、道路新材料與性能等為主要研究特色;城鄉規劃學主要以防災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城鎮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城市設計理論與技術、城鄉歷史遺產保護規劃理論與方法為主要研究特色。2017年以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為核心學科的現代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科群正式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2022年順利進入第二輪一流學科建設。
教師團隊
學部現有全職專任教師328人。其中全職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高端人才7人、國家級優秀青年人才13人、北京學者3人、北京市傑青2人、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含青年1人)等。另外,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支、教育部創新團隊2支和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11支。
學部現有國家級教學基地2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共建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行業重點實驗室1個。近十年,相關學科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擔國家級重大、重點課題4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10餘項,年均到校經費超過1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餘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700餘項。相關的研究成果為國家及北京市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城鄉綜合規劃、交通規劃與控制等做出重要貢獻。包括為北京新機場、北京新首鋼大橋、北京-雄安高速高架橋、20餘個城市地鐵建設、中國尊、新京張鐵路隧道工程、2022年延慶冬奧會等重要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直接參與雄安新區起步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山東半島城市群以及石家莊、濟南等國內20多個城市的綜合防災規劃及專業防災規劃,獨立完成多項北京鄉鎮域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美麗鄉村規劃等;直接參與新一輪北京綜合交通規劃,園博園、世園會以及冬奧會的交通組織方案仿真,北京副中心交通綜合規劃等。
學科專業
學部設有土木工程專業、智能建造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交通工程專業、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築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風景園林[2]專業9個本科專業。其中5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專業、交通工程專業、建築學專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1個專業獲批北京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城鄉規劃專業)。土木工程專業獲批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建築學專業獲批教育部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近十年培養碩士約2500餘人,博士約500餘人,本科生3500餘人。
另外,國際生命線與基礎設施地震工程學會(理事長單位)、中國地震學會基礎設施工程防震減災專業委員會、中國勘察設計學會抗震減災分會、中國鋼結構協會空間結構分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安全與防災規劃學術委員會、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文化遺產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北京交通工程學會(理事長單位)等學術、專業機構掛靠本學部或由本學部教師擔任理事長、主任或秘書長。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一級學科,什麼是二級學科,搜狐,2017-08-09
- ↑ 專業介紹 | 風景園林 ,搜狐,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