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航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華航空(英語:China Airlines),簡稱華航(CAL),網絡綽號為花花、小花航空、花航(因潑墨紅梅花尾翼塗裝以及取華航諧音),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台灣最大民用航空業者[1],為華航集團的核心企業。主要轉運樞紐為桃園國際機場,總部則設於鄰近桃園國際機場的華航園區。目前以經營國際航線及兩岸航線為主(包含客運與貨運),航點遍布30個以上國家及地區。其成立之初亦有經營國內航線,惟考量企業內部資源及營運重心整合,自1998年全部轉由子公司華信航空經營。旗下還擁有低成本航空公司台灣虎航,以搶攻台灣出發或轉運的國際低成本航空市場。
草創時期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因中華民國國軍不敵解放軍而戰敗,中華民國政府撤退遷移至台灣後,兩航事件使得民航空運公司(英文簡稱CAT)獨占中華民國的民用航空事業,中華民國政府因而意識到需要開設一間不受外國勢力介入及中華民國政府能自主運用管理的本國籍航空來協助中華民國重新成長。因此,中華航空於1959年9月7日成立,在時任中華民國空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徐煥昇中將與中華民國交通部的大力主導下,由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國民黨共同出資,於同年12月16日成功首航,草創時期的註冊資本額為新台幣30萬元。華航最早以兩架PBY-5B水陸兩用機營運,首班航線為台北─日月潭包機。營運初期項目多半為軍事活動。1961年還曾至老撾代行戰地運補工作。1962年添購DC-3、DC-4、YS-11等飛機後,向危險的軍方任務告別,同時開啟民用航空客運服務。1962年10月開設台北飛花蓮的航班,成為華航的第一條定期國內航線。同年,中華民國空軍為了不直接參加越南戰爭,而以華航名義支援美國軍隊,為美軍執行運補和後送的任務。應美國和軍方的要求,華航於1966年開航台北到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的唯一一趟軍包機航線;這條航線在1966年10月31日轉為客運航線,成為華航第一條定期國際航線。1967年10月5日,增闢至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及漢城(現名首爾)4條國際航線。
兩岸直航
隨着兩岸通商日益頻繁,中華民國政府於2003年春節首次開放中華民國籍航空公司,技術性由台灣經香港上空不須落地直飛中國大陸。中華航空和其他5間中華民國籍航空均參與執行首次春節台商包機任務,為中斷了54年的海峽兩岸正式通航展開新里程碑;華航「CI585」(機型為波音747-400,編號B-18206)成為首架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的國籍航空班機。2005年至今,華航亦有參與執行台商包機任務。
2007年,華航網站上開始出現特惠機票及限時搶票(含免費機票)的優惠廣告,也出現類似廉價航空公司的做法。同年4月1日,華航全體空服員、地勤人員更換制服,歷史悠久的藍、紫色系旗袍制服走入歷史。同年5月11日,華航與西北航空簽約,自2007年8月1日起成為夥伴,合作哩程計劃與共用機場貴賓室。。
2008年7月4日,兩岸定期航線開始營運,華航CI-7957航班成為第一個啟航的國籍航空班機。2009年,華航為慶祝創立50周年,在旗下機隊塗上50周年紀念彩繪[2]。同年3月18日,華航再度通過國際航協飛航安全查核認證,此為中華航空第三度通過國際航協的飛航安全查核認證。
視頻
中華航空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台灣最大民用航空公司將入贛,央視網新聞頻道,2011-5-26
- ↑ [航空攝影] 國航紅祥雲、華航50周年、東航志願者號、人民網號彩繪機,航空航天港,201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