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成立於2006年8月,其前身大氣科學系(原氣象學系)建於1960年,現設有: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大氣科學(氣候資源方向)三個本科專業,其中大氣科學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氣象學學科1981年建立碩士授予點,1988年被評為中國氣象局重點學科,199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學歷學分被國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廣泛承認。我系教師中有5名教授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帶頭人。

歷史沿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氣象學院創建時建立的氣象學系,是國務院1978年首批碩士學位招生點掛靠院系,1988年,天氣動力學被批准為國家氣象局重點學科。1993年,天氣動力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氣候學被批准為中國氣象局重點學科,1998年,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獲准設立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氣象學二級學科於2002、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於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一。2017年,大氣科學學科成為「雙一流」建設[2]學科,並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榮獲「A+」等級。2014年學院獲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專業設置

學院設有大氣科學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大氣科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氣象學、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二個碩士點;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氣象學、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二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57人,其中專任教師112名,專職實踐教學人員19名。專任教師中,教授(研究員)42名、副教授(副研究員)28名、博士生導師51名、碩士生導師57名,50歲以下教師博士化程度達100%,具有國際化經歷達到83.02%,另有海外非全時專家11名。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和「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梯隊」。學院有院士1人、科技部「973」首席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2人、國家傑青4人(海外傑青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獲鄒競蒙氣象科技人才獎3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江蘇省「雙創」人才2人、江蘇省「雙創」博士2人、江蘇省特聘教授5人、江蘇省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先進工作者(勞模)1名、入選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16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18人,50餘名教師獲「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學名師獎」和「優秀教學質量獎」等榮譽。

科學研究

學院擁有江蘇省「雙創」團隊2個、「颱風與中尺度氣象」、「資料同化與中尺度氣象」和「陸面過程與大氣相互作用」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氣候模擬與預測」和「東亞季風與區域氣候變化」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氣候診斷與預測」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優秀人才集體。同時,學院還組建「資料同化研究與應用」、「氣候動力學」「地球系統模式」創新團隊。

學院已形成國內大氣科學領域中最具特色、相對穩定的六個主要研究方向:大氣環流及其動力過程、季風與海陸氣相互作用、數值模式與氣候預測、氣象資料處理與同化應用、中尺度氣象與颱風、氣候變化與區域響應。學院科研成果豐碩,學術水平在國內高校大氣科學學科中名列前茅,先後共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40餘項,其中國際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國家科學大會獎1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15項,省級科學大會獎4項。2015年,海外院長王斌教授獲得國際大氣科學界最高榮譽羅斯貝獎章。

近五年來,學院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達42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項,主持其他國家級項目或重大項目課題近150項。學院科研經費迅速增長,科研項目到賬總經費由2012年的3488.11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6338.72萬元,經費增長速度和總額在全國高校大氣科學學科中均居前列。同時,學院出版學術專着和譯着12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750餘篇。其中,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論文1篇、SCI(E)收錄論文600餘篇。

教學水平

大氣科學專業於2006年、2015年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2007年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入選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並獲評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學院擁有「大氣科學主幹課程群教學團隊」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天氣學原理》和《數值天氣預報》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天氣學》和《數值天氣預報》等4門課程獲評為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有7部國家規劃教材,5部國家級和省級精品教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平台建設

學院擁有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江蘇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京大氣資料中心等重要的省部級科研機構。與夏威夷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和俄克拉荷馬大學等國外着名高校聯合組建成立「氣候與環境變化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為教育部首批立項建設的三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之一。

201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理科實踐教育基地」入選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013年,「大氣科學與環境氣象實驗教學中心」入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4年,「大氣科學與氣象信息」 入選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人才培養

作為「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主幹專業,學院已經培養了包括3名兩院院士在內的大批高素質的研究、業務和管理人才,學歷學分得到國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廣泛承認,近年來學院畢業生的考研錄取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就業率100%。設立的大氣科學(長望實驗班),主要培養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拔尖創新型傑出氣象人才。

辦學特色

一、培養我國各級氣象部門業務和管理骨幹以及國內外科研院所知名學術帶頭人和傑出科學家人數最多,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國雄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研究員、徐祥德研究員,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顏宏研究員等高級人才,以及國家傑青(含海外)、百人計劃10名,海外終身教授12名等;二、教學實驗和實踐條件最齊全、最先進,擁有中國氣象局氣象觀測綜合基地、中央氣象台標準的氣象台和位於全國各地的大批實踐教學基地,其中大氣科學和環境氣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國內外規模最大、教學環境最好、培養人才最多的氣象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三、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合作層次高,海外同行高校合作數量最多,聘請國際知名專家擔任學院兼職院長和兼職博導。開設雙語課程4門,赴海外交流學習和聯合培養博士生18名。已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馬里蘭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雷丁大學、夏威夷大學等20餘所國外着名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合作關係。

視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相關視頻

2017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自立 銘志」迎新晚會
201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第12屆舞蹈大賽大氣科學學院《搏擊翱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