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建造前後歷時二十餘年,占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南京故宮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其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為明官式建築的母本,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1] 南京故宮始建於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其址選於元集慶城外東北處,遷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明故宮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設立南直隸,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十分重要。

南京故宮坐北向南,大體範圍東至今中山門,西至西安門,北至後宰門,南至瑞金路,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乾清宮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現部分遺址位於今中山東路南北兩側,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遺址公園,只是明故宮的一小部分,面積很小,從公園南門走到北門,僅僅10幾分鐘就可走完。公園內除了原來宮殿的基礎和石墩,任何老的建築也沒有,路兩旁栽植的銀杏樹剛剛泛黃,綠色的草坪上市民們帶着孩子在玩耍,昔日富麗堂皇的明故宮,如今成為一個巧小免費的城市公園,日月穿梭,滄桑變遷,不可思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 外文名稱:Nanjing Ming the Imperial Palace site park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區位

南京明故宮,位於南京城東,始建於公元1366年,是明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的皇城和宮城,雄偉壯觀,為建於北京的明清故宮之藍本。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故宮仍保持原有建制。

簡介

1644年,明福王朱由崧即位於此。清咸豐三年大部建築毀於兵火。現地面尚存午門,東、西華門,內、外五龍橋以及浮雕雲龍鳥獸的石壁和石獅、石缸、石鼓等精美的明代石刻藝術品,原殿、宮基址保存在地下。現闢為明故宮遺址公園,成為南京勝跡之一。

歷史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位於南京市城東原明朝皇城遺址,南邊以中山東路為界,與午朝門公園隔路相望,北面至北安門橋,由東西兩側明故宮路圍合的部分占地約55474平方米。

歷史上明故宮宮城俗稱「紫禁城」,建於公元1366年,宮城中心部分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三大殿之後為後庭及御花園,後經歷次戰亂,富麗堂皇、壯麗宏偉的皇宮建築已蕩然無存,1929年新建了中山東路和逸仙橋,遺址被分為南北兩部分,僅存午朝門與地下柱礎等少量遺蹟了。

1956年10月,明故宮遺址被公布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明故宮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2000年省大劇院改址另建,公園復建後為南京市首批免費公園重新對外開放。2005年和2006年的環境綜合整治,拆除原有的與遺址公園不相適宜的遊樂設施和31間經營用房已全部拆除。

後記

在原占用的陸地上嚴格按照遺址公園的風格建成綠地,旨在為遊人提供懷古的空間,為市民提供環境優美的休閒場所,建成後的公園管理服務用房比過去減少600平方米,只占總面積的4.7%,而綠化面積達35600多平方米,占總面積的70%。2010年5月28號通車的南京地鐵二號線設有明故宮站直達明故宮遺址公園。

視頻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很喜歡這裡的環境》

參考資料

  1. 江蘇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新浪網,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