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史·王規傳出自於《南史》,《南史》由唐朝李延壽撰,中國歷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共八十卷,含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1]

目錄

原文

王規,字威明,八歲丁所生母憂,居喪有至性。齊太尉徐孝嗣每見必為流涕,稱曰「孝童」。叔父睞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兒吾家千里駒也。」年十二,略通《五經》大義。及長,遂博涉有口辯。為本州迎主簿。起家秘書郎,累遷太子洗馬。

天監十二年改造太極殿畢規獻《新殿賦》其辭甚工後為晉安王綱雲麾諮議參軍久之為新安太守。父憂去職,服闋,襲封南昌縣侯。除中書黃門侍郎,敕與陳郡殷芸、琅邪王錫、范陽張緬同侍東宮,俱為昭明太子所禮。湘東王繹時為丹陽尹,與朝士宴集,屬規為酒令。規從容曰:「江左①以來,未有茲舉。」 特進蕭琛、金紫光祿大夫傅昭在坐,並謂為知言。朱異嘗因酒卿規,規責以無禮。

普通初,陳慶之北侵,陷洛陽,百僚稱慶。規退曰:「可吊也,又何賀焉?道家有云:非為功難,成功難也。昔桓溫得而復失,宋武竟無成功。我孤軍無援,深入寇境,將為亂階。」俄見覆沒。

六年,武帝於文德殿餞廣州刺史元景隆,詔群臣賦詩,同用五十韻。規援筆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後為晉安王長史。王立為太子,仍為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侍東宮。太子賜以所服貂蟬,並降令書,悅是舉也。尋為吳郡太守,主書芮珍宗家在吳,前守宰皆傾意附之。至是珍宗假還,規遇之甚薄。珍宗還都,密奏規雲「不理郡事」。俄征為左戶尚書,郡境千餘人詣闕請留,表三奏,上不許。求於郡樹碑,許之。

規常以門宗貴盛,恆思減退。後為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辭疾不拜,遂於鐘山宋熙寺築室居焉。卒,贈光祿大夫,諡曰文。皇太子出臨哭,與湘東王繹令曰:「王威明風韻道上,神峰標映,千里絕跡,百尺無枝,實俊人也。一爾過隙,永歸長夜,金刀掩芒,長淮絕涸。去歲冬中,已傷劉子,今茲寒孟,復悼王生。俱往之傷,信非虛說。」規集《後漢》眾家異同,注《續漢書》二百卷。


【注】①江左,指東晉。

譯文

王規,字威明,八歲時母親去世,為自己的生母服喪,服喪期間表現出他至孝的天性。齊太尉徐孝嗣每次見到他都要為他哀傷流淚,稱他為「孝童」。王規的叔父王睞也深深器重王規,王睞常說:「這孩子是我們家的千里駒啊。」王規十二歲時,已經能夠大致了解《五經》大義。長大成人之後,王規廣泛涉獵群書,知識淵博,有口才。他被本州召為主簿。王規初出仕任秘書郎,積功升為太子洗馬。

天監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極殿完工,王規進獻《新殿賦》,文辭非常精巧。後來,王規任晉安王蕭綱雲手下的諮議參軍,過了一段時間,又任新安太守。王規因父親去世離職守喪,服喪期滿,他承襲南昌縣侯的封爵。王規被授任中書黃門侍郎,皇上命王規與陳郡殷芸、琅邪王錫、范陽張緬等人一同侍奉東宮太子,他們都受到昭明太子的禮遇。湘東王蕭繹當時任丹陽尹,他和朝廷官員宴飲集會,委託王規行酒令。王規不慌不忙地說:「從東晉以來,就沒這種做法。」當時特進蕭琛、金紫光祿大夫傅昭在座,他們都認為王規的話很有見識。朱異曾經借着酒意稱王規為卿,王規指責了朱異失禮的行為。

普通初年,陳慶之率軍向北進攻,攻陷洛陽,百官都向皇上道賀。王規退朝之後說:「這事應當哀痛,有什麼值得慶賀的呢?道家有句話說:並不是做一件事情很難,而是把事情做成功很難。以前桓溫曾占領洛陽,但又失去它。宋武帝最終也沒有完成收復北方的事業。我們軍隊深入敵寇境內,孤立無援,這事將成為導致禍亂的起因。」不久,攻占洛陽的軍隊就全軍覆沒。

普通六年,梁武帝在文德殿為廣州刺史元景隆餞行,下詔命群臣賦詩,同用五十韻。王規拿起筆一會兒就把詩寫好,呈奏給皇上,文字又很美,梁武帝很讚賞他,當天就授任王規為侍中。王規後來任晉安王長史。晉安王立為太子,王規仍然擔任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侍奉東宮太子。太子把自己所穿的貂蟬賜給他,並專門頒布令書,對他的這種做法感到很高興。不久,王規任吳郡太守,主書芮珍宗家在吳郡,前任守宰都盡心盡意地阿附芮珍宗。這個時候,芮珍宗請假回家,王規待他很薄。芮珍宗回到京城,就秘密啟奏王規不處理郡中事務。不久,朝廷徵召王規任左戶尚書。吳郡百姓一千餘人到京城請求讓王規留任,多次進呈表章,朝廷都不答應。他們又請求在郡中為王規樹碑,朝廷答應了。

王規經常因為自己門第高貴顯赫,常常想退職。王規後來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他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肯接受任命,於是在鐘山宋熙寺修建房子住下來。王規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光祿大夫,諡號為文。皇太子親自出宮哭吊,皇太子寫給湘東王蕭繹的令說:「王威明風韻超群,氣度光耀特出,好比難見蹤跡的千里馬,絕無旁枝高百尺的良材大木,他實在是個傑出的人才啊!現在他突然結束了那如白駒過隙般的一生,永歸九泉之下的漫漫長夜,就像金刀掩去了光芒,長河斷絕了水流。去年的冬天,已為劉子的去世而哀痛,今年的冬初又在哀悼王規。朋友紛紛逝去的傷痛,實在不是句空話啊。」王規收集各家《後漢書》的不同說法,寫成《續漢書》二百卷。[2]

作者簡介

 李延壽,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學家,今河南安陽市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他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書》對兩書評價頗高,稱「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