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園古村位於廣東省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距河源市區僅12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水路東江航道貫穿,陸路京九鐵路、205國道、粵贛高速、河梅高速公路等重要通道,現南園古村有常住人口1900多人,除建築外的山地有800畝,可用作旅遊配套的古民居達15萬平方米,共有36座客家民居古建築,始建於明末終於清初,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另外據族譜記載,南園古村捐授的官宦就有23名之多,留下眾多的官宦、商賈巨宅,是河源市現存規模較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保存較完好的代表性客家古村落之一。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村民都是「潘氏」一族的後代,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區客家人在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凝結着祖先智慧與汗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根。也許你每天都從它身邊走過,卻一直忽略它的存在;也許它正在你面前慢慢消失,你卻聽不到它發出的無聲呼喊。

中文名稱 南園古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仙塘鎮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

面 積 約1.5平方公里

人 口 1900多人

目錄

地理位置

古村落位於河源市東北部,南北走向,距離河源市區12公里,距離東源縣城5公里,緊臨仙塘鎮,系原老仙塘鎮所在地。

村名來由

據潘氏族譜記載,古村落位於河源縣之東,其龍脈發源於碣岈山,繞行向西,又自西向南,盤旋起伏,氣勢雄偉[1] 。正脈自右角而下旋折向東,至柯樹嶺,嶺右側建潘氏祖祠,明堂端正,逆水來朝,大江橫繞於前,三面群山環繞,如若仙境,即稱為仙塘。直至解放後,1950年1月古村落屬於仙塘鄉;1970年仙塘鄉改為人民公社,古村落屬於仙塘人民公社轄下一個自然村,因盼望沐浴紅太陽的光輝,而稱名為紅光村,由於整個古村落是「潘」姓聚居,亦稱潘家圍。後因地處東江南邊有一個百年果園,因旅遊發展需要,稱為南園古村。

村內環境

據村落老人說,清末民國初年,在面積只有約1.5平方公里的村落內,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紳豪宅有100多座[2] 。現保存較好的有老樓、新樓、老衙門、新衙門、大夫第、下地塘等,是遊人瀏覽的好景點。古村落南依東江,西臨徐洞村與東源縣城相連,東北緊靠仙塘鎮,東江呈東南流向與古村落擦肩而過,京九鐵路從東西方向橫貫而下,仙塘火車站近在咫尺;古村落與205國道也僅距1公里;東江航道可通百噸輪船直達珠江口水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古村落從古到今都是個繁華昌盛之地。據記載,仙塘潘氏一世祖銘德公的父親伯瀾公因戰亂流落於韶關一帶,後定居於翁源甫鎮,成為該地潘氏開基祖,卻不料天有不測風雲,明朝成化四年,因糧加租,與縣官結仇,災禍臨頭,被迫令遣散妻兒老少,離鄉背井,遷居各地開基建業,伯瀾公長子銘德,遷居順德縣沖鶴鄉,明宏治十年,銘德公攜家眷又遷河源縣老城青雲里居信,相傳銘德公經營魚種買賣,初始落腳時,租房居住,後來才買房一座,生潘洋、潘溢二子,後至洋公三代孫鏈公,和溢公六代孫念梅公從槎城先後遷來仙塘定居,開荒拓土,已有400年歷史了。

民間傳說

奇榕:當時,村口有2棵400多年的老榕樹,枝繁葉茂,後來不知什麼原因而枯死倒地,據村裡的老人說,有一棵是在毛澤東去世的當天被雷打中而枯死的,另一棵是在1997年鄧小平去世的當天凌晨而倒下的,為此村民還在原址上重新種上幾棵幼榕,不時的燒香祭拜。 曲橋的故事:當年,潘氏十二世孫潘世拔年少時,個性自由,嗜賭成性,因涉賭有違於潘氏祖祠家規,其父潘紹信恨其不爭氣,且屢教不改,一氣之下,要處死這個好賭的兒子,可潘世拔的母親黃氏不讓,就幫不知災禍的潘世拔逃出家門,當晚黃氏即是在六曲橋說明真相,然後才分手的,若干年後,潘世拔為官浙江,衣錦還鄉時,又經六曲橋,心境與當初逃離時,真是天壤之別,站在六曲橋上感概多多,對隨從和族人說,「六曲」,「曲」即人生多坎坷,須經諸多曲折,才能踏上坦途。人們自此記住了六曲橋與潘世拔的這段淵源。 橫嶺公廟:出入南園古村途中有一座山,叫橫嶺山。古時,仙塘潘氏族人外出求學、趕考、經商等,均經此過,據傳,道路至岔路時,都有人在此看山,守護路人平安行過,潘氏有一先輩,一生未娶,終日默默無言守在橫嶺山側看山,每有行人饑渴,他都端水做飯,他終其一生,行善積德,至九十多高齡過世,臨死前,他囑遠親後人,安葬於此,守護橫嶺,本族人及鄉鄰感其善行,仰其功德,遂建小廟一座,尊稱為橫嶺公,在路過時祭祀,以祈求一路平安。關於古村的歷史掌故和民間傳說,還有很多,如《抗土匪》、《笑榕》、《聚賢橋傳說》等等。

生態環境

南園古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21℃,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終年常綠,四季如春,冬天自然溫和,春季風和日麗,百花盛開,春意盎然;夏季多陣雨,雨過天晴後,視野清晰,色彩分明,視線良好;秋天,天氣晴朗,溫和,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南園古村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南部,地處東江河畔,江水呈東南流向傍仙塘而過,陳田嶂、蝴蝶嶺、柯樹嶺、碣砑山等環繞仙塘,瓷土礦產含量豐富,東江航道可通百噸輪船直達珠江口水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古村落從古到今都是個繁華昌盛之地。全村水田面積450畝,果林300畝,松林地9800畝,無荒地殘次林,都是丘陵山地,陂度在20度以下。在南園古村活躍着大批工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服務。如從事建築和生產工具製造的有木匠、鐵匠、泥匠、瓦匠;從事日用品打制和維修業的有竹匠、篾匠、焊匠、補匠;從事服飾業的有織匠、銀匠、鞋匠、剃頭匠;從事文化、信仰和娛樂業的有紙匠、畫匠、筆匠、影匠等。南園古村農業發達,但人多地少,長期以來農業生產手段是手工耕作,預測氣象、掌握節氣事關重大,一般情況下,早田插秧、花生播種都是在清明之前完成的,故有 「清明前,布好田」的說法,大家都得將農事趕在清明前完成。5、村落結構、族系分布及層居住環境概況古村南有東江作護,四角設炮樓高築,由多座圍龍屋連成一片,從戰略防禦角度方面考慮,房屋均由圍牆圍起,設一斗門,百姓均由斗門出入,起到防盜和御倭的功能。古老的南園古村,大都是聚族而居。都是潘家的後代,宗族結構單一,一個村落也就是一個姓氏的,具有血親、胞親關係的大家庭。小屋二三十戶,大屋可達上百戶,戶與戶之間房檐相連,走廊相通,不出門便可走遍全村的家家戶戶,單家獨居者極少,仙塘鎮潘氏族系主要分布居住在紅光村和仙塘村兩個古村落中。經過數百年的古村先民建設,村落中匯聚有300多座府第、商宅、宮廟等古建築,還有36座保存較完整地古建築。官員、商賈多住青磚砌成的府第式圍屋建築,而平民百姓住的則是泥磚砌成的其它較矮小圍籠屋。

視頻

【看閩侯】南園古村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