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被譽為「中國花椒第一鄉」

花椒之鄉

來自網絡的圖片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被譽為「中國花椒第一鄉」漢源縣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地處攀西陽光之旅的門戶地帶,是瀑布溝水電站移民主庫區縣、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革命老區縣、「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災縣、「4.20」蘆山強烈地震受災縣、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 全域納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和成都平原經濟區。全縣幅員面積2382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居住着漢、彝、藏、回等25個民族。[1]

漢源文化底蘊深厚。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建制史,漢文化與藏文化、中原文化與南昭文化在這裡融匯;「富林文化」「獅子山文化」享譽中外,「麥坪遺址」「桃坪遺址」相繼成為近年來考古重大發現;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樂西抗戰公路被譽為「血肉鑄成的長路」。

漢源旅遊資源豐富。陽光充沛,年均日照時數1450小時,年均氣溫22℃,被譽為攀西陽光第一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理想的療養勝地;景色秀麗,84平方公里的漢源湖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萬畝梨花、大渡河大峽谷、轎頂山風光遠近聞名;物產豐腴,生態水果四季不斷,有機蔬菜和花椒、核桃等乾果暢銷全國,素有「花海果鄉·陽光漢源」「中國花椒之鄉」「中國甜櫻桃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漢源縣依託特色資源優勢推進農旅深度融合,成功創建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和花海果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縣內有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鄉4個、示範村8個。

漢源區位優勢明顯。歷為通往雅、康、寧交通咽喉,國道108線、省道306線等主要交通幹道穿境而過;京昆高速公路、成昆鐵路穿越崇山峻岭將漢源與外界連通,漢源距成都雙流機場230公里,距西昌市220公里;目前,峨漢高速已經開工建設,建成後漢源到樂山僅需兩個小時,真正實現全方位融入成都、樂山、西昌兩小時經濟圈,成為融入成渝、鏈接攀西、輻射康藏的川西交通次樞紐。

目錄

歷史沿革

漢源縣古名笮都,屬蜀國。

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國設蜀郡,屬蜀郡管轄。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西南夷,以笮都為旄牛縣置沈犁郡,郡治旄牛。

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撤沈犁郡入蜀郡。

東漢延光二年(123年),旄牛縣治遷至今九襄鎮。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改蜀郡為漢嘉郡,旄牛縣隸之。以後歷代在此設郡、州、縣等。

隋仁壽四年(604年),以漢源之名於今九襄鎮置漢源縣。

元、明為黎州安撫司。

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稱清溪縣。

民國3年(1914年),因清溪縣與貴州省的青溪縣同名同音,復改名漢源縣。

1950年3月,漢源解放,縣城由清溪遷至九襄,屬西康省雅安專區。

1952年10月,縣政府駐地遷富林。

1955年10月,西康省併入四川省,漢源縣屬四川省雅安地區。

2000年12月,雅安撤地設市,漢源縣隸屬四川省雅安市。

名優特產

漢源花椒

歷史悠久,唐代列為貢品,故名「貢椒」。以其色澤丹紅,粒大油重,顏色紅潤(丹紅至紫色),果皮橫截面厚≥1mm,表面油囊密生,鼓實,凸起的精油腔多而密,果實上多並蒂附生1―3粒純肉小椒粒,千粒重14.5克左右,芳香濃郁、醇麻爽口,暢銷省內外,用鮮椒煉製的花椒油,84年榮獲省優質產品稱號,深受消費者歡迎。

漢源花椒主產於四川省大相嶺泥巴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熱,雨量偏少且不均,氣候垂直變化大,得天獨厚的氣候生態環境孕育了漢源花椒獨特風味和優良品質。正宗的漢源花椒也叫清椒,那是因為漢源古稱清溪縣,縣城位於漢源清溪古鎮,花椒交易市場就位於清溪鎮,故以清椒之名證非異地花椒。清溪花椒固然好,但最好的貢椒出自漢源縣北部泥巴山地區的建黎鄉(古名牛市坡,為牛馬牲畜貿易集散地)。

漢源金花梨

漢源金花梨又名林檎,屬自然實生後代,果實大或稍大,平均單果重400克左右,最大660克,果實圓或長圓形,縱橫徑8.6×7.3厘米,果皮綠黃色,果點小,中多,萼窪深廣,果心小,可食率88.5%,果肉白色,質地細,石細胞少,鬆脆、汁多,味濃甜、微香。漢源金花梨先後獲:1984年四川梨資源調查鑒評第一名;1989、1994、1996、1999年在四川省梨子評比中名列白梨系統第一,並獲優質證書;一九九五年榮獲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四川省已把金花梨列為全省大力發展的優質品種之一。

漢源櫻桃酒

漢牌櫻桃酒,干白櫻桃酒和櫻桃白蘭地,是四川省名優酒品,屬低度果酒,色澤鮮紅透明,口感純正,產品質量上乘,參加酒類產品評比,連年獲獎,深受旅遊者和廣大消費者喜愛。[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