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又到林家坪(丁耀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又到林家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又到林家坪》中國當代作家丁耀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到林家坪

11月1日,應縣文聯組織去渭陽鄉採風,因宋玉祥書記縣上開會去時是鄉楊更強副書記接應的。第一站是古長城下縣級示範村小干山村,該村以農耕產品延伸產業鏈條為核心,實行集體合作經濟,將油料食品深加工成為食用商品,提升農副產品的價值,增加農民的收入。此後來到鄉政府所在地大飼料加工車間的時候,宋鎮長會後風塵僕僕地趕到了我們採風現場。他如數家珍地介紹了渭陽鄉地域布局和鄉村鎮興發展規劃,在四大開挖發展格局中有林家坪村的畜牧養植開發計劃。一提到林家坪我記起了四年前慈善幫扶和文化下鄉來林家坪的往事。

那年的林家坪正是脫貧攻堅期。冬日暖陽,正值農閒時節,人群傳動。當日村部既有縣文化館的文藝宣傳隊送文化下鄉演出,縣二院下鄉為群眾義診,又有縣科協玉米等良種推廣展示宣傳,慈善協會救助貧困戶和為群眾義務寫春聯和贈送書法作品活動。此日的林家坪象逢盛集似的,場景很是熱鬧和諧,至今那位不知名的老農深情地為感激贈送書法作品硬給錢而不收後,跑回家把兒子從外地寄來過年的大蘋果硬塞給我們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那次的活動,因鄉親們的質樸、厚道、熱情,留給我的感受是感動而又難忘。

今天聽宋書記提到渭陽鄉未來發展四大支柱產業有林家坪村的畜牧養殖,心中便油然而生了一睹為快的興奮

林家坪!我又來了。我來看看你現在又變成什麼樣子?!

說到渭陽鄉,難忘林家坪。多年來,渭陽鄉群眾扎的高梁笤帚是隴西很有名的。那時候,城鄉集市上擺的,大中小學清潔用的高梁笤帚幾乎全是「渭陽牌」產品:條紋長而密,扎把大,好用耐用。現在林家坪又成為西門達爾肉牛養殖基地。聽宋玉祥書記介紹說,林家坪幾乎家家都養殖,一家少則五六頭,多則十幾頭。我有些愕然:這麼多頭牛,那不成了典型小康村了!

今天,依然又是冬日夕陽時,我們驅車來到了林家坪。因宋玉祥書記進城又忙着去參加下午項目恰談會,帶領我們參觀採風的還是楊再強副書記和幾位駐村幹部。

進得林家坪,幾乎家家都是院外院(早先的莊院外的園子又圈起來成了大院),在外院裡修成一排排的西門達爾牛的飼養棚和新式的生豬飼養圈。大院裡鵝聲嘎嘎,雞聲咕咕,豬聲哄哄,牛聲哞哞,高梁穗子一把把整齊地倒掛在曬架上,伴隨着果樹黃色和紫紅霜葉的飄落,好一派山村安然祥和而又充滿生機的景象。我欣喜着林家坪人的新生活,臨行時我對同行採風的大夥半開玩笑的說:「你們有女娃的趕快嫁到林家坪來!這輩子我是指望不上了,如果下輩子我生下女娃一定要嫁到林家坪來。」

夕陽西下,林家坪作為我們採風的最後一站而結束了對渭陽鄉的感動。我期望渭陽鄉在黨的二十大之後,在宋玉祥書記帶領下的全體幹部群眾能立足本土,創新發展,有更多的欣喜奉獻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

再別,渭陽鄉!再別,林家坪!我一定還會來看您的。我相信更多的驚喜會等着我再來。

永遠的聖火

就因為長征那段壯舉

就因為那次悲壯——

1936年10月7日

渭陽鄉本馭村曹家峴

那道破落的牆堡

將四十多具鮮活的生命

永久地遺落在那裡——

高高的峰顛

方正的土堡

內中白骨堆起的豈只是墳墓?!

分明是 一柱永不泯滅之聖火

分明是 一座矗立雲端之豐碑

分明是 一種永不凋謝之精神

紅軍萬歲

紅色永傳

精神永存 [1]

作者簡介

丁耀文,中共黨員,隴西縣鞏昌學區工作,定西市人民檢查院人民監督員,市作協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