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又顯江南陸遜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又顯江南陸遜高,虎帳談兵按《六韜》①,安排香鉺釣鯨鰲②。

三分自是多英俊③,又顯江南陸遜高

【釋詞】

①虎帳:古代指將軍的營帳。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三軍江口擁雙旌,虎帳長開自教兵。」《六韜》:中國古代兵書,相傳為周代呂望(姜太公)作。也有人認為是戰國時的作品。現存六卷,即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

②鯨鰲:鯨,鯨魚;鰲,大海龜或大海鱉。大海中兩種巨形動物。釣海鰲:猶言釣了大傢伙,比喻設計使強敵上鈎。

③三分:指三分天下的時代。多英俊:湧現許多英雄人物。

三國詩詞《又顯江南陸遜高》原文及賞析

【賞析】

在夷陵大戰前夕,孫權起用了一介書生陸遜。陸遜拜帥後,面對蜀漢七十五萬大軍進攻的嚴峻形勢,身負重任從容不迫。陸遜對內部眾將的諷刺譏笑,坦然處之。堅守隘口,按兵不動,靜觀變化,等待戰機。表現出一位統帥的雄才大略和大度胸懷。

「虎帳談兵按《六韜》,安排香餌釣鯨鰲。」詩句高度地誇讚陸遜為帥的大度和用兵的韜略。陸遜是在劉備揮師東伐、猇亭大勝的緊急危難時刻掛帥的。由於他資歷淺,人望輕,當闞澤一舉薦陸遜,便受到元老重臣張昭、顧雍、步騭的極力反對,理由是:「乃一書生耳」、「年幼輕望」、「才堪治郡耳」……但孫權力排眾議,果敢決斷地封陸遜為帥,並為樹立他的權威,擇日築壇,大會百官,拜陸遜為大都督,統領六郡八十一州諸路兵馬。武將韓當、周泰得知後大驚曰:「主上如何以一書生總兵耶?」等到陸遜來到軍中,「眾皆不服」。小說家用了這麼多的筆墨鋪陳文武諸人的疑慮和不服,反映出陸遜為帥在內部遇到傳統守舊思想的阻力。

武將對陸遜不服的心理因素,直接導致了對陸遜總體戰略指導思想的不信任和不理解。陸遜面對劉蜀大軍銳氣正盛的凌人之勢,採取以柔克剛、先謀後戰的韜略原則。兵家韜略有一個重要思想:「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歷代戰爭經驗證明,統帥謀略的得失,關係到戰爭的勝敗、國家的存亡。「有竭萬夫之力以應敵而不足,有用一人之智制敵而有餘。」陸遜用兵韜略正是如此,他一掛帥,便「傳下號令,教諸將各處關防,牢守隘口,不許輕敵」。諸將從不服氣的心理生出「以為懦」的想法。一日,陸遜升帳,韓當慷慨激昂,領頭請戰:「乃只令堅守勿戰,豈欲待天自殺賊耶?吾非貪生怕死之人,奈何使吾等墮其銳氣?」眾將皆呼應,齊聲說道:「韓將軍之言是也。吾等情願決一死戰!」小說情節一波三折地表現出眾將對主帥陸遜不信服,對他的戰略思想不理解。陸遜絲毫不為周圍人的情緒所動,成竹在胸,大度若懷,堅守韜略。他面對諸將,「掣劍在手,厲聲曰:『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險要,不許妄動。如違令者皆斬!』」

直到陸遜在夷陵與劉備相持六七個月之後,才趁劉備兵疲意沮之際,採用火攻。剎那間風助火勢,蜀軍四十餘營,連連火光沖天。一夜之間就把劉備苦心經營的連營之陣摧毀。戰爭以劉備敗回秭歸,退守白帝而告結束。夷陵大戰是《三國演義》三大戰爭之一,儘管小說對陸遜形象的塑造遠不如指揮赤壁大戰的周瑜,但陸遜畢竟在吳國臨難的關鍵時刻,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表現出用兵的韜略,指揮戰爭的天才,掛帥為將的大度,成為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孫吳的又一位難得的統帥之才。於是詩人感嘆曰:「三分自是多英俊,又顯江南陸遜高。」[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