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滇國消失之謎

古滇之國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古滇國消失之謎兩千多年前,在我國美麗的滇池沿岸曾有過一個古老的王國,這就是有着燦爛文化的古滇國。上個世紀末,考古工作者在江川李家山、晉寧石寨山及昆明羊甫頭等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數千件精美青銅器和滇王印,讓世人更加關注曾經極度輝煌的古滇國。人們不禁要問:古滇國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裡呢?有着高度燦爛文化的古滇國又為何突然消失呢?[1]

據考古資料證實,戰國末至西漢初為古滇國的全盛時期,大約是在西漢中期古滇國開始衰落,由於國力的不斷衰落,西漢末至東漢初被中原王朝的郡縣制所取代,古滇國走到了它生命的終點。它在地球上存在了大約500多年。我國歷史上有關滇國的最早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莫英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

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嶲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長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在司馬遷生活的西漢時期,雲南以滇池區域為中心是古滇國人們的聚居區,滇國的東面是夜郎國,北面是邛都國,西面以洱海區域為中心即昆明國。其中滇和昆明在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們是雲南古代的主要部落,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從1955~1960年,雲南省博物館先後在晉寧石寨山進行過4次發掘,共清理墓葬50座,出土青銅器4800餘件。其中6號墓發現蛇鈕金印一方,篆文「滇王之印」。可見這座墓是一代滇王墓葬,石寨山是沉睡了2000餘年的滇國墓地。

西漢時期,滇池地區的主要居民是滇、勞浸、靡莫等「同姓相扶」的各部落組成的聯盟,稱為「靡莫之屬」,其中以滇為最大。

滇又稱滇僰,意為滇地的僰人。僰人為「羌之別種」,分布於今四川西部的稱為邛僰或西僰,在滇池周邊地區的稱為滇僰。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有過重要的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39~前329年間,楚國欲將勢力範圍擴展到西南,派楚將莊蹻入滇。不久,秦國滅巴蜀,莊蹻失去了與楚國本土的聯繫,於是,「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莊蹻入滇」,莊蹻也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已經有滇王存在,就無從得知了。

公元前1世紀左右,古滇國走到了它生命的終點。漢武帝時期,曾派使者前往滇國,當時一位稱雄滇池的滇王,好奇地問漢朝的使者:漢朝與我誰更大?由於地處邊疆,地勢險峻,沒有道路與外界相通,他們消息閉塞,如同井底之蛙。在他的眼裡,世界不會比滇國的地域大多少。

就在這之後不久,這位無知的滇王連同他的國家,便在歷史上銷聲匿跡了。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出兵攻打滇國,滇王無力抵抗,舉國投降,並請求漢武帝派官吏入滇國。漢武帝賜給了滇王王印,讓他繼續治理他的子民。這枚純金鑄就的滇王印,兩千多年後,出土於石寨山。此後,漢武帝在雲南設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權力被郡守取代了,從此受制於漢王朝的郡縣制度。古滇國正式宣布退出歷史舞台。

那麼古滇國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裡呢?有着高度燦爛文化的古滇國又為何突然消逝呢?這個千古之謎,人們在做着各種假設和猜想。

考古工作者經過多年的考察研究,他們認為:「可以肯定地說,澄江、江川、呈貢、晉寧、昆明這一片相鄰和相連的廣袤區域,是古滇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

也可以說澄江在古滇國歷史上一定扮演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推測澄江在歷史上並非「蠻荒之地」,而是有着很發達的經濟和輝煌燦爛的文化。還有學者推測,5000餘件古滇青銅器物是在撫仙湖南岸江川縣李家山墓葬出土,而滇王印出土於與撫仙湖北岸相連的晉寧石寨山,按照一般的考古規律推測,古滇國的王城或都城就在附近。

還有一些學者從李家山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的造型、圖案及近水居的干欄式建築推測,認為李家山青銅文物所反映的生活環境應該是有山林可以打獵,有田地可以耕種,有湖泊可以打魚,當時的人們過着閒適富足的生活。而這樣的生存環境也正好吻合了澄江的地理生存環境。所以這裡應該是古滇王國都城的所在地。那麼古滇國又是為何突然消失的呢?有的學者認為地理環境災變是導致古滇國消失的重要原因。他們認為世界各地都曾發生過輝煌一時的文明古國被突然而來的災難湮沒,之後經歷幾百甚至上千年又被發現的史實。例如世界著名的龐貝城和赫克蘭尼城的消失和發掘。

然而,這一切只是人們的推測和猜想,僅僅是一種有根據的假設。我們期待着考古工作者的進一步發現,為我們揭開古滇國這個千古之謎。[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