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漢書·公孫述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漢書·公孫述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原文

公孫述字子陽。父仁為河南都尉.述補清水長。仁以述年少,遣門下掾隨之官。月余,掾辭歸,白仁曰:「非待教者也。」後太守以其能,使兼攝五縣,政事修理,奸盜不發,郡中謂有鬼神。及更始立,豪傑各起其縣以應漢,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入略漢中。述聞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虜掠暴橫。述意惡之,召縣中豪傑謂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劉氏久矣,故聞漢將軍到,馳迎道路。今百姓無辜而婦子系獲,室屋燒燔,此寇賊,非義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諸卿欲併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

豪傑皆叩頭曰:「願效死。」述於是使人詐稱漢使者自東方來,假述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綬。乃選精兵千餘人,西擊成等。比至成都,眾數千人,遂攻成,大破之。成將垣副殺成,以其眾降。二年秋,述恃其地險眾附,有自立志。於是自立為蜀王,都成都。十一年,帝[注]遣征南大將軍岑彭攻之,滿等大敗,述將王政斬滿首降於彭。帝乃與述書,陳言禍福。述省書嘆息,以示所親光祿勛張隆,隆勸降。述曰:「興命也。豈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復言。十二年,述弟恢及子婿史興並為大司馬吳漢所破,戰死。自是將帥恐懼,日夜離叛。帝必欲降之,乃下詔喻述曰:「將帥疲倦,吏士思歸,不樂久相屯守,詔書手記,不可數得,朕不食言。」述終無降意。九月,吳漢又破斬其大司徒謝豐,漢兵遂守成都。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餘人以配岑於市橋偽建旗幟鳴鼓挑戰而潛遣奇兵出吳漢軍後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

[注]帝:指光武帝,下同。

譯文

公孫述字子陽。父親公孫仁任河南都尉時,公孫述補任清水縣長史。公孫仁認為公孫述年紀輕,派遣自己屬下的官員隨他一起上任。一個多月以後,屬員辭別公孫述返回,對公孫仁說:「公孫述不是那種需要教導的人。」後來太守認為他有才能,讓他兼管五個縣,政事都得到治理,奸邪盜賊不出現,郡中人都說是有神靈保佑。到了更始帝登基,豪傑分別在各自所在縣起兵響應漢室,南陽人宗成自稱是「虎牙將軍」,帶兵馬攻入漢中。公孫述聽說這件事,派遣使者迎接宗成等人。宗成等人到達成都,他們殘暴地搶掠。

公孫述從心裡討厭他們,便召集縣中的豪傑說:「天下人苦於王莽政權,思念漢朝劉氏已經很久了,所以聽說漢將軍到來,都跑到路上去迎接。現在百姓無辜而婦女和小孩卻被抓,房舍被焚燒,這些人是盜賊,而不是義兵。我想據郡自守,來等待真龍天子。諸位願意與我合力作戰的就留下,不願意的可以離開。」眾位豪傑都叩頭說:「願意效力至死。」公孫述於是讓人假稱是自東方來的漢朝使者,授予公孫述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益州牧的印綬。公孫述就選拔精兵一千多人,向西攻打宗成等人。

等到達成都時,兵士已這幾千人,於是攻打宗成,大敗宗成。宗成的將領垣副殺死了宗成,帶領他的人馬投降公孫述。更始二年秋天,公孫述憑藉着地勢險峻和百姓歸附,有自立為王的打算。於是公孫述自立為蜀王,定都在成都。建武十一年,光武帝派遣征南大將軍岑彭攻打任滿,任滿等人大敗,公孫述的部將王政斬下任滿首級向岑彭投降。光武帝寫給公孫述一封信,信中陳述了趨福避禍的道理。公孫述看完書信後一再慨嘆,把書信給親信光祿勛張隆看,張隆勸他投降。公孫述說:「興衰是命運決定的。怎麼能有投降的天子呢!」身邊的人都不敢再勸諫了。

建武十二年,公孫述的弟弟公孫恢及其女婿史興同時被大司馬吳漢打敗,戰死了。從此公孫述的將帥害怕,白天晚上都有人背離叛逃。光武帝一定要使他投降,便給公孫述頒發詔書說:「你的將帥疲憊厭戰,戰士想念家鄉,不願意長期屯紮駐守,我親手寫的詔書,不可多次得到,我不會食言。」公孫述最終還是沒有投降的打算。九月,吳漢又斬殺了公孫述的大司徒謝豐,漢兵於是進駐成都。公孫述對延岑說:「現在應當怎麼辦?」延岑說:「男兒應在絕境中求得生存,豈可坐以待斃!財物是容易得到的,而不應該吝惜。」公孫述就散發全部的金銀財物,招募敢死隊五千多人,用來配備給在市橋的延岑,假豎旗幟,擊鼓挑戰,而暗中派遣一支部隊出現在吳漢軍隊的後面,用偷襲方法打敗吳漢。吳漢墮入水中,抓住了馬尾才得以上岸。 [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