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吸血鬼 (1979年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吸血鬼
圖片來自tokensite

吸血鬼》是一部1979年西德恐怖電影,由維爾納·赫爾佐格自編自導。這部電影主要以十九世紀的維斯馬、德國和特蘭西瓦尼亞為背景。

該片被認為是對1922年F·W·穆瑙改編自《德拉庫拉》的德國電影《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的重製

該片由克勞斯·金斯基飾演德古拉伊莎貝爾·阿佳妮飾演露西·哈克(Lucy Harker),布魯諾·岡茨飾演喬納森·哈克(Jonathan Harker),法國藝術作家羅蘭·托普飾演倫菲爾德(Renfield)。電影有英語和德語兩個版本。

赫爾佐格創作的《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叫好又叫座。這部電影也是他和演員金斯基的五次合作中的第二次,緊隨其後的下一次合作是1979年的《沃伊采克》。這部電影在西德獲得了100萬馬克的票房,在意大利獲得了53,870,000英鎊的票房,它在阿佳尼的祖國法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票房達到了933533觀影人次。

這部電影有一部名義上的續集,也就是1988年的意大利恐怖片《{欲血威尼斯》,[1]續集任由金斯基主演。

劇情簡介

喬納森·哈克是德國維斯馬的一名房地產經紀人。他的老闆,倫菲爾德,告訴他一個名叫德古拉伯爵的貴族想在維斯馬買一處房產,並指派他去拜訪伯爵,來完成這筆有利可圖的交易。於是他告別了他年輕的妻子露西,帶着出售房子所需要的契約和文件,旅行四個星期,前往特蘭西瓦尼亞,德古拉伯爵的城堡。在旅途中,他停留在一個村莊,當地人向他講述吸血鬼的事情,希望他遠離那個被詛咒的城堡。哈克無視了村民們的請求,認為這是迷信,並繼續他的旅程,獨自登上博爾戈隘口。當他到達德古拉城堡時,他遇到了伯爵,一個長相奇怪的,幾乎像齧齒動物一樣的人,有着大耳朵,蒼白的皮膚,鋒利的牙齒和長長的指甲。

孤獨的德古拉伯爵被露西的畫像所迷住,在知道房子鄰近她家的時候,立即同意了房產的購買。在喬納森的訪問過程中,在夜晚,他與德古拉伯爵頻繁的、噩夢一般的相遇令他倍感困擾。同時,在維斯馬,露西飽受恐怖的夜晚的折磨,為即將到來的厄運而心神惶恐。此外,倫菲爾德因咬傷一頭牛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顯然已經完全瘋了。更讓哈克感到恐怖的是,他發現德古拉伯爵在棺材裡睡覺,這讓他確信德古拉確實是個吸血鬼。夜晚,德古拉伯爵帶着他裝滿被詛咒的土壤的棺材,離開了城堡,前往維斯馬。當哈克發現他被鎖在城堡里時,他用床單代替繩子,企圖從窗戶跳出去,但是由於繩子不夠長,他摔了下來受了重傷。第二天早上,他被一個年輕的羅姆人的小提琴聲驚醒,然後被送到了醫院,在那裡他和醫生說了「黑棺材」的事,但是醫生們沒有相信他,認為他的傷影響了他的大腦,從而使他精神不正常。

與此同時,德古拉伯爵和他的棺木在船上,經由黑海港口瓦爾納,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直布羅陀海峽,繞過整個西歐大西洋海岸,抵達波羅的海,被運往維斯馬。途中,德古拉按計劃殺死了所有船員,並使他們看起來像是遭受了腺鼠疫。這艘幽靈船帶着它的貨物到達了維斯馬,那裡的醫生——包括亞伯拉罕·范海辛——正在調查這艘船詭異的命運。他們發現了一份日誌,上面記錄了瘟疫給船員帶來的折磨。接着,威斯瑪被船上的老鼠所淹沒。德古拉帶着他的棺材來到威斯瑪,死亡迅速地傳遍了整個城鎮。當喬納森最終被送回家時,他已經病重得認不出自己的妻子。後來,露西遇到了德古拉伯爵,他疲憊不堪,卻無法死去,他希望露西能像對喬納森那樣慷慨地給予他一些愛,但露西拒絕了他,這使他感到沮喪。露西意識到除了瘟疫之外,還有別的什麼東西導致了一度平靜的小鎮頻變得屍橫遍野,她深感絕望,當她試圖說服鎮上的人們時,他們對此表示懷疑和不感興趣。於是她決定,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在黎明時分分散德古拉的注意力,來征服他的邪惡。於是,她引誘德古拉伯爵來到她的臥室,在那裡,他吸了她的血。

露西的美麗和純度使他分心,沒有注意到公雞的晨鳴,在第一天的曙光中,他已癱倒在地且死去。當范海辛博士來到這裡時,他發現露西用生命換來了勝利,然後他將木樁釘在了伯爵的心臟上確保露西的犧牲不會白費。在最後的轉折中,喬納森·哈克從病中醒來,但是他已變成一個吸血鬼,他謊稱范海辛謀殺德古拉伯爵而使其被捕。最後,他穿着和德古拉一樣飄逸的黑色衣服,騎着馬離開了維斯馬,神秘地說還有很多事情要做。[2]

評論

影評聚合網站爛番茄報告稱,52篇影評中有94%的影評為好評,平均評分為8.1/10。該網站對於這部電影形成的關鍵共識是「赫爾佐格的驚人視覺效果,以及金斯基飾演的著名吸血鬼形象,使這部翻拍版的諾斯費拉圖本身就是一部恐怖的經典之作。」 在當代的影評中,這部電影以保持恐怖元素而著稱,其中有無數的死亡和陰鬱的氣氛,並且它的情節比許多德古拉的作品更豐富,更強調了吸血鬼的悲慘孤獨。德古拉仍然是一個可怕的人物,但有着更強烈的悲愴感,他疲倦,缺少愛,又無法死亡。 MovieMet的評審員約翰·J·普吉歐(John J. Puccio)認為這是對穆瑙原版電影的忠實致敬,它顯著地更新了原著,避免了過度衍生的危險。

2011年,羅傑·埃伯特將這部電影加入了他的「偉大電影系列」。在結束他的四星評論時,埃伯特說:這部電影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美感。赫爾佐格的畫眼往往不足以被人大加稱讚,其電影總以主題為主,我們更關注劇情的發展,而很少有「美麗的鏡頭」。但是在這部電影裡看看他對調色板的控制,他偏離中心的構圖,以及明暗的戲劇性對比。這是一部尊重吸血鬼的嚴肅的電影。不,我不相信它們。但如果它們是真實的,那麼它們應該是這樣的。

參考文獻

  1. Reeves, Tony. Filming Locations for Vampire in Venice (Nosferatu a Venezia) (1986), with Klaus Kinski as Nosferatu, in Venice..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2) (英語). 
  2. An Adaptation With Fangs by Garrett Chaffin-Quiray. Kinoeye. [2007-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