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可庵盧教諭
《和寄可庵盧教諭》 |
作品名稱: 《和寄可庵盧教諭》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詩 作者:何夢桂 |
《摸魚兒·記年時人人何處》是何夢桂的代表作,代表了他詞作的最高水平,這首詞抒寫的是憶別與懷人之情。上片着意寫離亭送別。把酒送君,長亭折柳,離愁如我,更有何人!下片寫留君不住,舟行漸遠。想當初,我們曾經共同飲酒,共賞那春光。自你走後,帶走了我的歡樂。人世間好友相聚,歡笑宴飲,又能有幾回呢?令人不勝感慨。通篇情辭淒婉,餘韻悠長,初讀就已經無限傷感。[2]
詩詞正文
“ | <平生浪說齊諧志,杞國有天驚墮地。
不周摧折天柱傾,咄咄古今真怪事。 元氣不死橋運興,千古日月長懸奔。 照見可庵一片心脾真肆兀,揮斥八極游天根。 兩眼痴蟆不能食,坐觀蝡動自形色。 獨吸泠風飲沆瀣,去向南溟六月息。 不學神仙慕安期,陶潛曠達其庶機。 卜筑前窀從與老,太行世路從顛危。 桓{左鬼右隹}槨嘻未達,昭陵玉匣荒丘垤。 東門樹檟四時青,獨對青山問明月。 孤山梅,逋仙一去喚不回。 三逕竹,空懷二仲人如玉。 處士松,世無鄭老遺高風。 何如及今收拾千岩萬壑秀,飛廉道前豐隆後。 美人服薜帶女蘿,自起傞傞舞長袖。 得時為鳴鳳,朱時為臥龍, 且問君王氣三峰。百年三萬六千日, 倏忽起滅天際虹。散發披襟任坦率, 時澆磊磈斟寒碧。眼高一世四海空, 婢膝奴顏死人役。君不見烏棲曲、白紵歌, 長繩不系白日梭,時耶命耶將奈何。 前有香山翁,後有洛陽老。 嘉會不數逢,千載誰復道。 蛟翁此來游,三珠烱相照。 憑誰畫作五老圖,著我坐隅添一笑。 > |
” |
— <《和寄可庵盧教諭》>,<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何夢桂[3] (1229—1303),字岩叟,別號潛齋,諡號文建,宋淳安文昌人(今浙江淳安縣文昌鎮文昌村)。約宋度宗咸淳中前後在世。自幼從學於名師夏訥齋先生,深受教益。咸淳元年(1265年)省試第一,舉進士,廷試第三名(即「探花」)。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進士[4]。
何夢桂生活在宋末元初。1279年,南宋滅亡。何夢桂作為南宋「遺民」,眷念故國,對於亡國有切膚之痛。為避免元朝的不斷徵辟,他只得離開家鄉,隱居湖南沅陵。故國之情,亡國之恨,使他寫下了許多有藝術感染力的詩篇。何夢桂除了詩作頗豐外,詞也很有造詣,《全宋詞》收有他的詞作47首。
元朝盛如梓在《庶齋老學叢談》中,記錄了一段故事。原來何夢桂是南宋著名奸臣留夢炎的門生:何探花夢桂,留中齋知舉日及第。留歸贈以詩:昆明灰劫化塵緇,夢覺功名黍一炊。鍾子未甘南操改,庾公空作北朝悲。歸來眼底吳山在,別後心期浙水知。白髮門生羞未死,青衫留得裹遺屍[5]。
視頻
.
參考資料
- ↑ 《和寄可庵盧教諭》 古詩文網
- ↑ 南宋探花何夢桂,寫下一首《摸魚兒》,初讀已無限傷感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20 10:26
- ↑ 《何夢桂簡介》 古詩文網
- ↑ 儒林風範 | 易經學者何夢桂 搜狐網;發布時間;2017-09-28 19:01
- ↑ 觀宋填詞178|何夢桂惜春詞,有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2-08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