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哀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哀矜āijīn 英譯:have pity on[1]

[]

出處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論語》是一部主要記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論語》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典籍,也是了解和研究儒學理論的重要文獻。

《論語》取材於孔子弟子的隨侍見聞記錄。弟子各有所記,匯集起來數量相當可觀,據說有「數十百篇」之多。後來,這「數十百篇」的原始記錄,由於某些今人不得詳知的原因,形成了若干個不同的文本,以篇或書的形式流傳於世,只是這些篇或書的名稱不可詳考而已。

《論語》的編纂,不是一人完成的,而是由多人組成的編纂團隊完成的。《論語》的編纂團隊,多數學者認為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組成,而領銜主編的又有仲弓、子游、子夏、曾子、子思等數種說法;此外,這個編纂團隊,還有戰國時期的鄒魯學人和西漢文景時期的博士兩種說法。這反映了《論語》成書的複雜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