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路亞大合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哈利路亞大合唱是亨德爾的英語清唱劇(港台稱其為「神劇」)《彌賽亞》中的一首選段,排在第二部分的最後一首曲。根據欽定版本,本曲為第44首。「哈利路亞」是全首《彌賽亞》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段,而「哈利路亞」(Hallelujah)是「讚美耶和華」的意思(耶和華是聖經上永生上帝的名字),是基督徒當讚美上帝(神)時所用的歡呼語。
在天主教,聖公會[1]和東正教中,有些信徒會將聖人[2]的名字作為自己兒女的名字;有些則會在受洗後,領受聖人的名字。此舉期望藉所屬之聖人,能為帶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禱告。有些聖人會有紀念日,紀念日的命名也會冠以聖人的名字。
簡介
「哈利路亞」另一個為人所熟識的事(也是不成文的傳統),是每當奏起此曲時,在場聽眾都會自動的站立。據聞這樣的舉動是出自1743年3月在英國的首演時,國王喬治二世在聽到「哈利路亞」一段時突然間站立,其他人見到國王站立,也隨即跟着一同站立,傳統便因此而起。至於當時喬治二世站立的原因,長久以來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解讀,較常的包括有:
喬治二世被音樂那份震憾所感動,因而站立;
喬治二世對基督教信仰中耶穌復活的內容表示尊重,因而起立作致敬;
喬治二世聽到樂曲中有小號和定音鼓的聲音,出於好奇而站起來想看清楚演奏者而已。由於小號除了在第一部分的「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第17首)中使用過外,一直都沒有使用;定音鼓更是全曲中首次使用,因而引起了喬治二世的注意,而旁邊的人,基於對國王要尊重的禮儀,見到他站來時便不敢坐下,紛紛起立。
但經過學者多年來的研究,發覺現時所保存和掌握的資料,皆不能證明喬治二世當日真的有出席過這場音樂會,而有最直接提及國王站立聽「哈利路亞」的講法,要等到1780年的一封個人書信中,以覆述的方式提及過喬治二世這個行為;由於並非第一身經歷,且經年已久,真偽與否難以判斷。而於1750年代另外的個人的書信中,亦略有提及過觀眾在聽《彌賽亞》時.於部分合唱曲目中有站立,但是否包括是「哈利路亞」亦無法得知。不過這個「慣例」就無意間被留傳下來。
為聖詩《奇異恩典》創作歌詞的牧師約翰·牛頓於1784年的一篇講道中,借聽到《彌賽亞》「哈利路亞」時站立的行為,有這麼的說法:
「 「……(這個行為)只是代表在這個開明年代,人們假裝地表示喜歡這首音樂,還是真心的相信全能的上帝能真正掌管大能?……」 」 他所指的,是如果以聽「哈利路亞」時站立純綷只是因為一種「趕潮流」,人做我亦做的態度,但在個人的信仰歷程中沒有領悟出基督再臨時的準備和喜悅,這樣的信仰基礎其實是非常薄弱,很容易就會被罪惡所擊倒。
從牛頓所帶出的反思,可以套用於現今在聽「哈利路亞」時是否應該站立,道理也是一樣。站立是對基督教復活概念的一種認同感,而如果沒有相關宗教信仰概念或領會時,選擇不站立亦是可接受的做法。
視頻
哈利路亞大合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美國同性戀者當上聖公會主教 外國教會表示譴責,搜狐,2003-08-07
-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搜狐,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