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公立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爾濱市第十七中
圖片來自 哈爾濱新聞網

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公立中學)

黑龍江省公立中學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始建於1954年,是一所積澱了半個世紀的文化底蘊、學風濃厚的初級中學,素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著稱於市。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
  • 外文名:Harbin No.17 Middle School
  • 簡 稱:哈十七中
  • 創辦時間:1954年
  • 辦學性質:公立中學
  • 地 址:哈爾濱市南崗區果戈里大街319號
「皮影戲小劇場」
圖片來自 哈爾濱新聞網

學校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和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今天的十七中擁有三處校舍, 94個教學班,學生近六千人,教職工338人。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論斷,提出了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社會的共同願望。就學校而言,就應從構建和諧校園做起,把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全校師生的共同理想。為此,校長王慧凌同志提出了「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確立「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與和諧發展」的辦學目標,把學校建成學生全面、自主發展的沃土,建成師生愉快生活、健康成長的家園。學校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加強科研與教學的整合,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人本意識,深化課程改革,挖掘專業潛能。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觀、人才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湧現出國家級、省市區各級骨幹教師153人,占教師總數47%。

2022年10月,媒體報道,哈爾濱第十七中學新區學校正式定名揭牌。

師資力量

目前第十七中學擁有三處校舍,分別位於果戈里大街319號(兒童公園北側)、民益街87號,興農大街(哈西),學生4267人,教職工307人。教師隊伍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達到大學本科學歷,教師平均年齡35歲。 [1]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示範校、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基點校、國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全國創新教育實驗研究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藝術素質教育展示活動最佳組織單位、全國少年兒童科學體驗活動示範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等,被評為黑龍江省一類初中、黑龍江省群眾滿意學校、黑龍江省「光輝的八十年」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黑龍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黑龍江人應該知道的20所教育教學質量過硬,學生家長社會滿意學校、哈爾濱市第32屆模範單位、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標兵、市深化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標兵、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級安全和諧校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市級先進集體、市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市教師繼續教育示範學校和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大課題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市學校藝術節最佳學校、市平安示範單位、市乒乓球培養體育人才基點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南崗區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以特級教師、省中青年教育專家王慧凌校長(現校長季德功)為首的領導班子勵精圖治、優勢互補、團結奮鬥,常年深入教學第一線,以身示範,考前指揮,強化人本意識,實施動態管理,兼容個性發展,打造創新隊伍,使十七中成為愛才、育才、成才的精英沃土,使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折射出時代的光澤。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大好形勢下,十七中學樹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出了「四個一流」的奮鬥目標,即:建設一流的班子;打造一流的隊伍;創造一流的業績;培養一流的學生。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逐年攀升。學校先後被評為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示範校、國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全國創新教育實驗研究先進學校、全國少年兒童科學體驗活動示範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等,被評為哈爾濱市第32屆模範單位、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標兵、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級安全和諧校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市級先進集體、市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市教師繼續教育示範學校和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市學校藝術節最佳學校、市平安示範單位、市乒乓球培養體育人才基點校等。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校的生命,十七中還連續多年被評為南崗區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名單。

十七中新區學校的「皮影小劇場」來了!

日前,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新區學校升級非遺文化進課堂版本,將皮影戲課程引入課堂,讓孩子們在了解、學習、製作和傳承中繼承好、發揚好傳統中國優秀文化。

此次引入皮影戲的教師是第十七中學新區學校的美術教師潘欣,擁有碩士研究生學位的她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美術)專業。根據新課標內容,潘欣了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課堂教學中將非遺文化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並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潘欣的具體課程設計中,她組織學生將劇本中的角色和道具,從設計線稿到轉印仿皮、再到塗色、最終呈現成品,在學習過程中帶領學生們了解皮影的文化內涵、創作流程,為後續學生親身演繹皮影戲鋪路,使學生深刻感受皮影這一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十七中學新區學校初一二班學生倪千茲告訴記者,通過潘欣老師的課程,她了解到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或「驢皮影」,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優秀始於西漢、興於唐朝,元代時期就傳至西亞和歐洲,是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並於2011年11月27日,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

「皮影戲小劇場」

她和同學們聚在一起,先一起創作劇本、製作本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再通過自己製作的皮影戲人物和道具,最終要期望在學校的「皮影戲小劇場」登台亮相。

潘欣告訴記者,她求學期間曾考察過大連瓦房店的復州皮影,並在參觀過程中進一步增強了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工作後,她結合前期考察和學生實際情況,將皮影課程引入課後服務,讓非遺文化走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這一民間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此外,潘欣還說,皮影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教育,所以更應把學科和藝術融合起來,才有利於人才的培養,最終利於人類文明發展和創新。在課程設計中,她就把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和皮影相結合,在相互滲透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傳統文化的樂趣。同時,她還通過任務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製作皮影的主線任務下,自主選擇想要呈現的經典故事,通過自由分組,結合故事進行劇本的研究、編寫以及台詞的設定。

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新區學校副校長向淑春說,皮影戲文化蘊含着深厚文化底蘊和民間藝人的匠心匠藝,製作和學習皮影戲,繼承和延續好中華民族非遺文化,使孩子們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同時又激發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哈爾濱日報記者 鄭煒 文/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