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唱着歌兒走陝北(凌代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唱着歌兒走陝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唱着歌兒走陝北》中國當代作家凌代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唱着歌兒走陝北

榆林出發的大客車,像極了一個流動的音樂大音箱,一路溝溝坎坎的路上,潑灑着我們榆林採風團快樂的歌聲。音樂挑逗刺激的不是當年遊蕩的趕腳漢,而是世道變了的今天採風的我們。那當年純粹的莊稼漢,貧困的攔羊娃,已隱身在他們曾經生活過的黃土地里。只有信天游飄蕩,那些個陝北的蘭花花、以及走西口、趕牲靈的漢子們,才能從音符中跳躍出來。那「前溝的糜子後溝的谷」,「泥地的蘿蔔硬地的瓜」,才能從音樂中復活。車在綠個瑩瑩山峁上以及重山峻岭之巔前行。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

藍格瑩瑩(的)彩,

生下一個蘭花花,

實實的愛死人。

五穀里(那個)田苗子,

數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兒(呦),

就數(那個)蘭花花好。

純中板――慢板――快板――搖板――行板樣式的《蘭花花》歌曲,仿佛從時空隧道搖晃而來。看車窗外,連綿起伏的陝北塬峁溝梁,往身後流去的禿山深溝中不見人影,轉而車窗內,聲音就從我左邊後排的地方發出。採風團的「蘭花花」文友,看着生態越變越好的陝北,內心的情緒和思想與塬峁溝梁纏綿在一起,情感豐富的她觸景生情地歌唱起來。

音樂線頭的牽引,串連流動的意識,顛簸成了生活快樂的推拿,黃土高坡的野味,也成了我們採風過程中的一種山水之蜜。清風傳來如江南的草香味,再看車窗外,坡樑上已有半綠,而溝底已是綠色如江南了。只是溝底流淌的水是渾的。千仞疊岩,峭壁山峁,引起車內一陣騷動。也許是看到了水的原因,或是水引發了思緒。來自山西的作家,自然張口:  

一對對鴛鴦水上漂  

人家都說咱們倆個好  

你要是有心思咱就慢慢交  

你沒有那心思就呀嘛就拉倒————

車內的掌聲風,比車窗外的風還響。心裡流動出的語言音樂之泉,滋潤着採訪團的每一個人。楊老師,再來一個。掌聲如榆林鎮北台上旌旗嘩嘩。面對嘩嘩的旌旗響的掌聲,我眼裡映出那高台上塞外遠景的草原,心事早就隨風飄起。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古歌聲韻,「大風起兮雲飛揚」的邊關,早就使我按捺不住性情。窗外陝北的一道梁在轉,車內一首歌在唱,我面對不一樣的山水,也想變為陝北走訪的歌者,將心中的文字與地理上生長的情愫採摘下來,用樂句歌唱出來。窗外,天空飄蕩的每一朵雲里,都寄託着我們的心聲。那道溝里,山樑上,也都同樣生長着我們的激情。我正想着怎麼在山水間如雲朵飄動情感,吟唱的歌聲就飄然入懷。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苦樂和愛憎使勞動號子、信天游和小調等音樂,在西伯利亞風沙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坡上,流動着一種以生命轉為歌唱的陝北民歌。苦難、貧窮、落後,自然生存條件惡劣,這些陝北民歌的諸多生長的元素,使陝北民歌具有了心靈吶喊的心聲與力量。那些藏在心底的積怨與心思,都隨熟悉的地貌與村景的反覆出現,再次被點燃。於是,遊走在苦難中,想說想喊又想叫,受地理條件的制約,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的陝北人,就以自己的高腔結合着胸腔的跳動,喊唱出不像音樂,帶着泥土味,而讓人感動的地域樂句來。土得掉渣,但真得使人動情的民歌,被生活的一張口唱出,信天游遊蕩於生活的溝溝坎坎與山樑高坡之上。地域上的音樂花開了,風吹得花香四處飄散。所以,無論你走在陝北的那個溝,爬上哪個嶺哪個山,只要推開窯洞的窗,就能聽到民生的歌,也能感覺到那飄在空氣與雲朵里的情。

車穿過佳縣縣城,向白雲山而去。生長民歌的陝北土地,「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的民歌又以山山峁峁上的鮮活,唱遍在黃土高原的溝溝窪窪。被隱藏着新歡與舊思的風,吹得分不清方向的我,卻被一種風聲里的歌拉回到了榆林。

喜雨沖洗過的榆林,以特有的涼爽顛覆着我身體夏熱的聲音。人遵從於水的上善,在一場不經意的風聲里,在詩一樣美的味蕾晚宴上,我邂逅了陝北民歌《趕牲靈》的原唱張天恩的外孫李建軍。這個仿佛從歌中走進我的標準的綏德漢子,以他聞到的氣息與綏德的味道,向我娓娓動聽地講起他的外爺。我入神聽着他將《趕牲靈》這首歌的過去。在陝北民歌博物館,《趕牲靈》的歌曲與物件前,我與他留影。還唱起了流傳在陝北人心中,寫在中國音樂教科書的《趕牲靈》:

走頭頭的那個騾子喲

三盞盞的那個燈

哎呀帶上了那個鈴子囉

哇哇的那個聲

白脖子的那個哈巴喲

朝南得的那個咬

哎呀趕牲靈的那個人兒喲

過呀來了

你若是我的哥哥喲

你就招一招手

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囉

走你的那個路

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喲

走你的那個路

他的唱腔里延續着一種陝北歌者的情懷悲苦與愛樂,我從他唱的音調里,也隱隱約約看到了那個《趕牲靈》漢子——張天恩。小名叫庚龍的張天恩,生於1911年,卒於1970年。榆林吳堡縣張家焉鄉刁焉村人。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多少字的青年張天恩,趕着牲靈走四方,在革命邊區,只要提起他的小名「庚龍」,無人不曉。她演唱的《白面饃饃紅點點》名聲遠揚。經典陝北民歌《東方紅》,就是由張天恩的女兒(李建軍的媽媽)最早帶到延安去,然後張天恩才以原生態的音色傳唱開來。

當我們全體採風團人員在陝北民歌博物館合唱起《東方紅》,聆聽二人台時,他拉着我又說起他外爺《趕牲靈》沿途的地名:老人講過的地名有很多,榆林、柳林、離石、方山、大武鎮、西興縣、永和、石樓、大寧等等。說的這些陝北地名,我都很陌生,但我還是能在陌生的道上,聽到那哇哇的騾子鈴子響,也在音樂形象里,看到了那個在樑上招手的姑娘。

黃河,黃河到了。驚艷地叫喊,把我從《趕牲靈》的音樂空間拉回。左邊山上是道法自然的白雲山,占地8.1平方米的山上,道教宮觀層層疊疊,氣象非凡。右前是崖壁重疊的黃河對岸,黃河彎繞白雲山而過。我的好友金志偉,開玩笑學着當年的一個詩人說:黃河呀,你為什麼這麼黃,因為你沒有長江長;長江啊,你為什麼那麼長,因為你沒有黃河黃。全體大笑起來。

晉陝峽谷的大美,天、地、人三界的白雲山,在遊牧文化、漢文化與蒙文化之間搭建起朝拜的平台,給了我意想不到的東西。看着彎曲的黃河水,我放聲唱起來: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咧

幾十幾道彎上幾十幾隻船咧

幾十幾隻船上幾十幾根杆咧

幾十幾個艄公呀來把船來搬

山川收納着我們的歌聲,米脂婆姨綏德漢,仿佛還站在路遙當年《平凡的世界》文字里的街道與門窗,探聽我們的來路。楊家溝紅色的記憶,叮噹響的溝道,山上的棗樹、榆樹、楊樹等都在招手,叫我們靠近,仿佛有話要說。我枕着遐想,陝北高原充滿靈性與想象的土地,日子裡的故事,是怎樣被信天游變得雲蒸霞蔚的。

走在路遙《平凡的世界》文字里的山樑與溝道里,我兩眼盯直,也沒有見到一朵香在夢境裡的山丹丹花。腦圖像被自然的風與意識的風颳得不成型了。可就是零零碎碎的片段里,還是響着《平凡的世界》文字里遙遠的聲音。車走在有厚度又有紋路的山裡,真實的生存與存在搖晃着,我安靜下來,眼前的山溝里幻化出《平凡的世界》里又酸又甜的信天游來:

說下個日子呀你不來,

鹼畔上跑爛我的十眼鞋。

牆頭上騎馬呀還嫌低,

面對面坐下還想你。

山丹丹花兒背窪窪開,

有什麼心事慢慢價來----

我又回到了當年詩歌的土地,在車窗眺望的我能不激動嗎!一直隱約感到有一種柔軟被觸動,現在知道了,這是如賀敬之《回延安》般的激動。我學習詩歌,就是從信天游開始的。賀敬之的《回延安》,一直還是我朗誦的保留項目。神仙都擋不住人想人的陝北民歌,是那麼的鑽人心窩窩。用心身學唱這裡有神靈性的民歌,成了我一段時期的目標。也難怪我的文友金志偉一路走,一路聽着陝北民歌對我說,相對於陝北民歌,我們安徽的黃梅,那就是女人歌。沒有想喊就喊,想叫就叫的漢子味。

心靈的風再次被吹起。質樸的語言,粗曠豪放的曲調,回味深長的韻味聞名遐邇,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傳承和發展的陝北民歌,那高亢、嘹亮又滲透着愛苦的歌聲,不僅僅是擦亮了我們歌唱的意識,還情綿如蜘蛛網一樣網織着我們的身體。吸納了4天陝北野性山水的音符,膨脹的身體如八月的桂花欲開放。我們的喉嚨就在這纏綿中,被陝北的友情歌聲一次次打開。在碎碎的念叨里,桃花春曲般的歌聲又飄動起來。

張寶傑老師出口成章的激情詩歌朗誦表演,引起掌聲一片。湖北作家有情有調地唱起《喝茶山歌》我喝你一口茶:我問你一句話,你的那個爹媽(舍),在家不在家?另一山西作家接着唱起了《親疙瘩下河洗衣裳》親疙瘩下河洗衣裳,雙腿腿跪在石頭上呀。小親疙瘩,大家一起和唱着。地方小調此起彼伏。拉歌聲還沒有結束,寧夏還是甘肅的作家來一花兒聲,還沒有停,江西作家也唱起了《日頭落嶺》的情歌。應該還有我的安徽小調,就要回家了,那就將《夫妻雙雙把家還》唱給大家。山西作家們以《山西小調》集體要請大家到山西去。

唱山歌了,這邊唱來那邊和————歌聲歡愉着採訪團每一個成員。綠葉子很有感慨地說,我這個五音不全的人,自從榆林回來,也似乎愛上了陝北民歌了。這玩意忒煽情。20個省市作家,被榆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深深震撼。幾天來,如音符一樣跳動在記憶里的景點與場景,已轉化成流淌在身體血液里的東西。作家們各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還在微信里「信天游」。地主寫到:

你走後

風把滿天的雲彩帶走

嘩嘩的無定河水

低吟你留下的歡樂和憂愁

楊樹與作家們和道:

想西鳳的綿軟蘆河的甘醇

想黑愣愣

蛋泡泡

嘎嘣菜

抿曲曲

想波浪的谷郝連的成

想地主的好客熱情

想你想得心尖尖疼

想你想得淚蛋蛋流

想唱不出口的情歌

想你想得望天想跟雲彩走

綏德的漢畫

榆林的台

我心窩窩有你還會來[1]

作者簡介

凌代瓊,安徽銅陵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多次獲全國各類散文獎。發表各類文學作品100多萬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