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蠶豆花開(孫同林)
作品欣賞
四月蠶豆花開
春天的田野,最搶眼的當然是油菜花了。古人為油菜花留下不少詩句,唐劉禹錫有:「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溫庭筠有「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宋代楊萬里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元代宋文圭也有「黃染菜花無意緒,青描柳葉渾粗俗。」等等,詩中多體現菜花的燦爛和汪洋恣肆。
相對來說,寫蠶豆花的詩就比較少,僅讀到過清代汪士慎的一首蠶豆詩:「蠶豆花開映女桑,方莖碧葉吐芳芬。田間野粉無人愛,不逐東風雜眾香。」是寫蠶豆花的樸實無華,不與百花爭奇鬥豔的品性。
蠶豆花的確是很低調的。春天到來的時候,桃花、杏花、梨花早已經開過,油菜花也已經漫山遍野,卻還是看不到蠶豆花的身影。而且,開花時節,桃花梨花們把花舉在枝頭,油菜花挺在高處,蠶豆地一眼望去依然蒼翠濃綠的一片,直至走到近前,甚至要彎下腰來,才總算看到,原來蠶豆花也開了,只是它把花掖在腰身里,藏在密密匝匝的棵子間。而且開出的是那種不為人注意的黑白相間的小花。
其實,早在小時候我就已經知道蠶豆花了,記憶中就有一個關於蠶豆花的順口溜:「春二三月草青青,油菜花開黃如金,蝴蝶紛飛笑吟吟,蠶豆花開黑良心。」蠶豆花怎麼會是黑良心呢?後來聽說,民間傳說中蠶豆花是一位黑心的後娘變的,所以是「黑良心」。我一直認為順口溜中蠶豆花的黑良心是因為花的顏色和花的形狀所致,「黑良心」是描述蠶豆花中間的顏色。說蠶豆花「黑良心」,實在冤枉!
百度上這樣介紹蠶豆花:花冠蝶形,白色,具紅紫色斑紋,旗瓣倒卵形,先端鈍,向基部漸狹,翼瓣橢圓形,先端圓,基部作耳狀三角形,一側有爪,龍骨瓣三角狀半圓形……
蠶豆花雖小,花期卻長,前後歷時兩個月左右。蠶豆花收花的時候,頭天傍晚花瓣合攏起來,夜裡遭到一場清露,第二天就不再打開。露水將花瓣浸濕,陽光又把花瓣曬乾,如此反覆多次,忽然有一天,一陣春風輕輕掃過,蠶豆花瓣就悄無聲息地落下,小小的蠶豆莢兒便露出尖兒來。 蠶豆有很多種吃法。
清炒蠶豆味道不錯。剛剝開的溫婉如玉的嫩蠶豆,放油鍋里爆炒,越發地綠得晶瑩透亮,配幾段青蒜苗,香而嫩,當然是連皮帶肉吃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翠莢中排淺碧珠,甘欺崖蜜軟欺酥。」說的就是這個菜,說的也就是這個味兒。清代詩人陳奎勛亦有詩:「蠶眠非我土,豆莢忽嘗新。實少腹猶果,沙遲醉幾巡。名齊金氏薯,味敵陸家蓴。植物留遺愛,農歌久未湮。」道出了其對蠶豆的獨有鍾情。
鹹菜炒嫩蠶豆又多了一味。《隨園食單》里說:「新蠶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甚妙。隨采隨食方佳。」 經過一個冬天的浸漬的鹹菜,開春後從甏里挖出來,切碎,和上剛從地里摘回來的新蠶豆一炒,味道的確鮮美。
袁枚或許還不知道菜中有雪裡蕻,亦不知道嫩蠶豆瓣又比嫩蠶豆的鮮美更勝一籌,現代人真的是食不厭精了。小紅椒切圈跟薑片下鍋爆香,然後將嫩豆瓣和切碎的雪裡蕻鹹菜入鍋會炒熟即食,其味道又是鹹菜炒嫩豆無法可比的。
當然,蠶豆還可以製作豆瓣蛋絲湯、雪菜豆瓣酥、油炸蘭花瓣等等,等等。 初夏的時候,農活繁忙,從地里歸來的農婦,抓一把豆瓣,放一撮雪裡蕻,再加一勺水,坐在鍋里,只是一會兒,一碗豆瓣雪菜湯就做成了,就着一碗豆瓣湯,三口兩口就解決了一頓午飯。
蠶豆收穫以後,攤在場地上曬乾,入夏後,用水泡開,煮成五香豆或鹹菜豆瓣沙,既當菜又當糧,好吃又經餓。 在醫學上,蠶豆花有不少藥用價值,它可治水腫,可輔助治療動脈硬化症。蠶豆所含的營養成分植物蛋白,可與動物蛋白媲美。
四月間的蠶豆花姿態翩躚,深紫、淺紫,極像一隻只小蝴蝶的翅膀,在蠶豆棵子裡輕輕撲閃,隨風起舞。它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着寂寞,靜靜綻放着生命的風華。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