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立敖德薩戲劇和芭蕾舞學院劇場

 國立敖德薩戲劇劇場

來自 嗶哩嗶哩 的圖片

本名 國立敖德薩戲劇

和芭蕾舞學院劇場

地理位置 黑海名港敖德薩

占地面積 主台寬29米,深19米

著名景點 敖德薩

最佳遊玩季節

敖德薩氣候怡人,

溫度與濕度適中

建議遊玩時長 2個小時

國立敖德薩戲劇和芭蕾舞學院劇場:位於黑海名港敖德薩,敖德薩歌舞劇院的舞台,主台寬29米,深19米,後舞台寬17.5米,深12.5米,高11.6米,機械化程度很高。比如台上有多塊升降台,每塊都能上升4米,可以布置高大遠景,下降2.2米,直至觀眾看不見演員。敖德薩歌舞劇院歷史上兩次毀於大火,一次在1873年,一次在192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飛機在附近狂轟濫炸,劇院雖然沒直接中彈,但是震動劇烈,大為傾斜。 [1]

目錄

劇院簡介

烏克蘭境內的黑海名港敖德薩,有一座建於1809年的歌舞劇院。烏克蘭的音樂人材,在從前的俄國和前蘇聯,歷來占有一席之地。敖德薩的音樂學院,更培養出過奧依斯特拉赫這樣的一代宗師。而這座劇院,論演出水平,與一般國際上的劇院,差可比擬,並不算突出,但是建築宏偉華麗,設施完善齊全——據說修建這座劇院時,用的是和維也納劇院同樣的圖紙,所以不失為烏克蘭的一處名勝。尤其它由於歷史上曾經兩度遭火焚毀,二戰時又受到德軍飛機的轟炸,所以有一套相當嚴格的消防管理措施。

說到火災,在歐洲幾百年劇院建築史上,這的確是一個令人傷心的話題。所有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早期劇院建築,幾個世紀下來,早已所剩無幾。19世紀以來風行的大歌劇院,也往往難逃兵火之災,有的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焚毀。這倒不是因為所有這些劇院都不注意消防安全,而是劇院這種特殊的建築形式,實在太容易引火上身了。

古希臘人崇尚自然,他們在龐大的露天劇場中表演戲劇,充足的陽光,就是天然的光源。而自從有了室內劇場之後,油燈和蠟燭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有一個時期,歐洲的劇院在整場演出的時間裡,都用明晃晃的燈燭把舞台和觀眾廳照得通亮。而這燈火通明的舞台之上,充斥着的是彩繪的景片、服裝和道具,還有紗、布的大幕,木頭的地板,幾乎無一不是易燃物。結果可想而知,僅僅在19世紀這一百年裡,歐洲被火燒掉的劇院就有一千一百多座!

看到這兒,你或許會想,這都是陳年舊帳,現代人文明程度遠高於前代,煤氣燈、蠟燭早被淘汰,消防手段更是先進,這種現象,當可杜絕了吧。其實不然。代燭炬而起的照明燈具,仍然溫度很高;電線還會走火,加上有一等不講公德的觀眾,在劇院中隨意吸煙,種種原因,使劇院的火災仍舊無法根絕,就在1996年,還燒了一座號稱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的威尼斯鳳凰劇院。

而劇院又是人群密集的所在,一旦失火,後果不堪設想。財產損失不說,往往還釀成集體傷亡的慘劇,所以有鑑於此,國內外各家大型劇院,都各有一套嚴格的防火制度,配備先進的消防設備。在這方面,前蘇聯各地的大型劇院,措施得力,要求之嚴,是早已聞名於世的。

像敖德薩國立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就在舞台上安裝了一部巨型的防火鐵幕。鐵幕用堅固的鋼骨架、耐火的石棉等等材料製成,一旦火起,它能迅速落下,阻止火勢向觀眾廳蔓延——劇院的火災,十之八九是由舞台起火的。而且舞台上易燃物多,火勢迅猛,若無防火幕阻隔,很快會將大廳中的氧氣抽光,結果觀眾不等火勢波及,便已窒息。

這道大鐵幕的作用,還在於阻擋觀眾視線。即使火災發生,幕落下後,觀眾看不見火情蔓延,心理上會穩定很多,如果再能指揮有方,秩序不亂,則不難全身而退。

不過這樣大型的鐵幕,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失之笨重,太占地方。敖德薩歌舞劇院的舞台,主台寬29米,深19米,後舞台寬17.5米,深12.5米,高11.6米,機械化程度很高。比如台上有多塊升降台,每塊都能上升4米,可以布置高大遠景,下降2.2米,直至觀眾看不見演員。而防火鐵幕的設置,必然使機械設備和表演區向後移,這勢必影響到演出效果和音效。

另一個缺陷,大概是要求過高造成的。按從前蘇聯的劇院規範,防火幕得能耐住1000度的高溫,每平方米40公斤的壓力。這除非是用木材加柴油,再加鼓風機助燃,才能在舞台上達到的高溫,可想而知,按這樣的規格設計鐵幕,不但笨重,而且不經濟。前蘇聯劇院裡的防火幕大的有五六十噸重,要是升降式的,整天吊在舞台上,本身對演員就是個威脅。不過,這種規範雖然過嚴,但和中國大劇院防火幕只有幾厘米厚,小禮堂、俱樂部只有消防栓和滅火器的現狀比較起來,真該好好借鑑一下。

敖德薩歌舞劇院歷史上兩次毀於大火,一次在1873年,一次在192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飛機在附近狂轟濫炸,劇院雖然沒直接中彈,但是震動劇烈,大為傾斜。

戰爭勝利後,工程人員對劇院進行了出色的修復工作,他們先往劇院周圍的地基里,灌注了多噸液體玻璃,再輔之以高難度的機械工程,沒拆動劇院一磚一石,就讓它恢復了原貌。

劇院的外表並不引人注目,灰色的建築,外形古樸,沒有一般大劇院前常見的噴泉、花壇,晚上也沒有燈火輝煌的景觀。但內部真是堂皇富麗,讓人目不暇給。觀眾大廳有池座1500餘個,另有包廂,音響效果很好,舞台上輕微的聲響,從大廳的每一個角落都聽得到。燈光、布景、服裝都十分講究,演出風格上,注重體現作品的時代特色。

劇院的內部,從四周的牆壁到樓柱都飾有金碧輝煌的雕塑,其中有16座古希臘藝術之神的雕像,分別代表詩歌、舞蹈、悲劇、喜劇等等。大廳四壁繪着莎士比亞名著中的場景。劇院正面則有俄國諸位大劇作 家、大音樂家的半身像,其中有格利鮑耶陀夫、普希金、格林卡、果戈理等人。

由於種種原因,該劇院目前經濟狀況欠佳,但仍堅持多種演出活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