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赫勒拿島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赫勒拿島國旗

中文名稱:聖赫勒拿島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聖赫勒拿島

產生:

長寬之比:2:1

正式形成時間:

聖赫勒拿島旗,旗面呈長方形,深藍色旗面,靠旗杆側上角有英國米字旗,旗面右側(旗面二分之一)中央是一枚聖赫勒拿徽章。整個旗面圖案表明聖赫勒拿島與英國的傳統關係

聖赫勒拿島簡介

[1] 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面積121平方千米,人口數為5661(2008年)。是南大西洋中的一個火山島,隸屬於英國,離非洲西岸195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孤懸海中。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與其南方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一起組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聖赫勒拿。主要是混血種人。居民講英語,多信基督教。首府詹姆斯敦。著名的拿破崙就是在這裡流放直到去世。

該島於1502年5月21日為葡萄牙航家卡斯特利亞(Joao da Nova Castella)發現。因為在天主教的宗教日曆中5月21日是2聖赫勒拿日,因此他們將這個島稱為聖赫勒拿島。1588年以前,除葡萄牙人外,無人知有此島。1588年英國航海家加文迪希船長(Thomas Cavendish)作環球航行返回英國時到達該島。不久該島便成為歐洲與東印度群島海上航線的停靠港。約在1645~1651年,荷蘭人占領過聖赫勒拿島,但未殖民。1659年,該島歸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有。1673年,荷蘭人又暫時占領該島,但不久又屬東印度公司。

1815年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他1821年死於島上。

1833年聖赫勒拿島的所有權從東印度公司轉到英國王家手中。

概述

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是南大西洋中的一個火山島,隸屬於英國,離非洲西岸190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聖赫勒拿島與其南方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一起組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聖赫勒拿。孤懸海中。在西經5°45'、南緯15°58',距非洲西海岸約1,900公里。面積122平方公里。人口5661(2008年)主要是混血種人。居民講英語,多信基督教。首府詹姆斯敦。地勢崎嶇多山,最高點熄火山阿克太昂山海拔819米。氣候終年溫和,年降水量西部300-500毫米,東部800毫米。聖赫勒拿島上有40種其他地方沒有的植物。阿森松島是海龜的繁殖地。

地理位置

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是南大西洋中的一個火山島,隸屬於英國,離非洲西岸190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

自然氣候

聖赫勒拿本島是溫和的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屬溫和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受涼爽的南大西洋季風影響,該島氣候溫和,有益於健康,夏天溫暖,冬天稍涼。與齊海平面的地區年降雨量為200公厘(8寸),島中央為760公厘(30寸)以上。該島植被可分為三個區∶沿海地區荒涼多岩石,延伸入內陸約1.6公里(1哩);中間區再伸入內陸0.4~1.6公里(0.25~1哩),山坡上有草,區內還有荊豆、楊、柳和歐洲赤松等樹木;中央區長約5公里(3哩),寬3公里(2哩),生長該島的土產如菜棕、柳杉、桉樹、竹、蕉樹和橡樹。

旅遊景區

聖赫勒拿島,大西洋上一座面積僅47平方公里的火山島,連同周圍幾座屬島在內,人口也不到8000人。但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小島,卻因為和拿破崙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而為天下人所熟知。聖赫勒拿島東距非洲大陸1930公里,是一座死火山島,地形崎嶇多山,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一條公路通向拿破崙最後一座住所:長木莊園,走在這條路上人們可以欣賞到兩旁的迷人景色,有明顯的對比:一邊是光禿禿的山坡,而另一邊是長滿鬱鬱蔥蔥樹木的山谷,這個火山島上有不少泉源和水源,只要有水便會有茂盛的植物。在詹姆士墩以西的藍山一側就有好幾座明媚秀麗的山谷。無花果樹、桉樹、一叢叢的海芋、曼陀羅和樹膠樹等等都生長在沿途,在大洋的背景上突顯出巨大的蔥蘢山色。

當年拿破崙很喜歡節日時在那裡午餐的「歡快山」狄安娜峰,至今仍然保留着那野性之美,因為那裡有一個死火山口,其周邊矗立着狼牙般的尖峰。

社會問題

英國繼揭發有大批政客涉嫌孌童後,海外領地之一的英屬聖赫勒拿島亦被揭發存在嚴重兒童性侵、家庭暴力和性剝削問題,當地居民甚至已經習慣將少女當作貨物以換取食物。[2]

英媒形容性侵兒童已成為當地「文化」,居民習慣將少女當作貨物以換取食物,又將青春期視作少女是否「可享用」的象徵,島民甚至認為性暴力是正常的事,行為及思想均令人髮指。

專家提出28項建議,包括取消由陪審團裁決性罪案,因為居民不願將犯罪者入罪,甚至視受害人為淫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