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

內容簡介

倉央嘉措,藏傳佛教六世達賴喇嘛。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他的故事是永遠無法解開的謎題,他寫下世間最深情的詩篇,他演繹世間最美的情郎。他成為整個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名人之一,他在三百年前感動了無數人,三百年後,他依然再感動着如今的世人。

傳說中,他是蓮花生大師轉世,他精通世間最深奧的佛法,卻用最質樸的詩句廣為布道。他擁有世間最尊崇的身份,卻又深入最深的紅塵。他「質本潔來還潔去」,他用生命,演繹了一場詩歌之美,佛法之美。

倉央嘉措是一個不得不讀的人,倉央嘉措的詩歌亦是不可不讀的經典。白落梅用世間最美的文筆,將倉央嘉措的生平與他的詩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真實並唯美,質樸又深情的倉央嘉措。讓我們一起領略上師的佛法,讓我們一起領悟上師的深情。

隨書附贈《倉央嘉措詩歌全集》和《倉央嘉措年譜》。

作者簡介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棲居江南,簡單自持。心似蘭草,文字清淡。

其散文在CCTV3《電視詩歌散文》欄目中播出三十餘篇。作品常見於《讀者》等雜誌。讀者盛讚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已出版作品《恍若夢中一相逢》《煙月不知人事改》《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恨不相逢未剃時》。

原文摘錄

也許有過去 也許只有 在回憶里才能再見你 紅塵如泥 而我在最深的紅塵里 與你相遇 又在風輕雲淡的光陰下 匆匆別離 也許我還是我 也許你還是你 也許有一天 在亂世的紅塵里 還可以聞到彼此的呼吸 那時候 我答應你 在最煙火的人間沉迷 並且 再也不輕易說分離 走過青春年少,歲月開始不依不撓,每一天所能做的就是收拾那些老去的回憶,假裝自己還擁有奼紫嫣紅的春光。

書評

在如何寫一部言之無物的心靈雞湯作品這個問題上,《在最深的紅塵里相遇》的作者可以說是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在最深的紅塵里相遇》主要講的是倉央嘉措的傳奇故事。可能是材料所限,作者引述的這個故事一直是模糊的、呈現出來的人物一直躲藏的,我們讀到了一些關於倉央嘉措的傳奇事跡,它們近乎巷文野史,帶着口口相傳的臆測和過於美化的揣度。倉央嘉措是一位身世如此奇特的佛教領袖,但作者沒有真正去挖掘這其中的景色,他只是很快地圍了一個柵欄,並且坐地賣起了他的景區門票。

故事本身是很感人的。用作者的描述,我們大概得到這樣一個印象:

倉央嘉措是六世達賴喇嘛,但其實他並不想做一個僧人。他被選為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這由不得他;他生下來就被剃髮,送進寺廟誦經念佛,這由不得他;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被選為靈通,被隱瞞了15年,這由不得他;然後他15歲時,無憂無慮的少年戛然而止,離開故鄉門隅去拉薩,這由不得他;即使15歲登床受拜,高坐在布達拉宮的佛床上,做了拉薩最大的王,他也只是第巴和長老手中的傀儡罷了,沒有自由,一直是權利鬥爭中的棋子,直到21歲他被剝去六世達賴喇嘛的尊號,還要整日被追殺,最後24歲那年被解壓北上時在青海湖下落不明(可能被政敵除掉)。他的一生都在身不由己的滄海中浮游。看起來,他整個是一個被動型的人生。

倉央嘉措寫道: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美麗的詩到底屬於他,還是屬於中文譯者,很難說)? 他不是不抗爭。他曾要求不做達賴喇嘛,不要這華麗的佛床和萬眾的朝拜,一言驚動,多少僧人跪長頭、流涕泗求他回心轉意,誰也想不到他為一個無名女子肯一腳踢開這百世修來的王座。但最終,這還是由不得他。他無奈,自己只是個傀儡。心愛的女子卻被長老們偷偷帶走,逼嫁他方。直到15歲,他都只是夢想一生陪伴溪流山花,野草坡上牧放這牛羊,唱一曲情歌,看鄰村女孩明眸皓齒的微笑。紅塵情愛,早已植入骨髓。誰知有朝一日他要去布達拉宮收拾江山,整日枯坐面佛呢?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很多情僧——例如蘇曼殊,這位因貪吃鬧肚而死的吃貨,筆下也是滿紙惆悵落寞,譬如那句「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鬀時。」他也是無可奈何地當了和尚,卻還對紅塵戀戀不忘。再例如一位日本高僧:一休大師(此處應有畫外音:「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我們愛您!」),也堪稱是位情僧,曾寫下過「夜夜鴛鴦禪榻被,風流私語一身閒」這樣風流艷目的詩,甚至還在晚年和一個盲女有一段情愫。

有的人入了佛門,非但不能拋卻紅塵,卻在紅塵里沉淪得更深。 人家是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他們是看破紅塵,遁入紅塵吧?也許,他們真的悟出了空門與紅塵的真諦,才能活得這般駭然獨炯吧。我感興趣的是,倉央嘉措或者蘇曼殊或者一休究竟悟出了什麼?以他們的慧根,以他們對佛學浸淫之深,對佛經研讀之懇,他們對於情愛有什麼樣的見解和態度?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包括其他傳記應該涉及到的問題,本書的作者都無心去探究。但是我們似乎也不該以嚴肅的人物傳記的寫作標準來要求作者,要他去深入剖析傳主的精神世界,畢竟這本書的名字不叫《倉央嘉措傳》。所以心靈雞湯寫法的一條注意事項就是:取一個離題萬里的題目,比如本書這種,讓你完全不知道它在說什麼,但是「看上去很美」。一個巧妙的書名就像一個射程之外的靶子,讓我們這些想批評它的讀者總是打它不着。

在匆匆忙忙的行文中,作者顧不上去靠近倉央嘉措的內心,因為作者要開始升華了。作者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倉央嘉措啊,你用情至深,你親近世人,我高山仰止,我再三膜拜,大師的境界也許是我一輩子都達不到的,我只能藏着一份敬意。平凡的我註定要在這塵世打滾,安安淡淡,去追求我那一點屬於煙火人間的溫暖。作者是這樣寫的:「我一直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只想過閒淡的生活,養點閒情,寫點閒書。世事人情固難預料,但求內心不曾荒蕪。一無所有的時候,就依靠四季風景,夏日乘涼採蓮,深冬焚書取暖,此生若能守着江南一小闕山水,築一間籬笆小院,栽種一些花草,簡潔的窗台,晾曬幾件花布小衣,就會為這份安寧靜好的生活心懷感激。」

作者在這裡輸出了自己的價值觀,但這跟倉央嘉措有什麼關係呢?倉央嘉措的人生一點也不安寧靜好,倉央嘉措的人生一點也不閒淡適意,前面寫了一大堆倉央嘉措,倉央嘉措給了你什麼影響嗎,倉央嘉措是倉央嘉措,我還是去追求我「安寧靜好的生活」。倉央嘉措為愛抗爭又怎麼樣,倉央嘉措是情僧又怎麼樣,倉央嘉措悲劇或崇高又怎麼樣,倉央嘉措到底怎麼想的又怎麼樣,我還是去追求我「安寧靜好的生活」。也許有人會反問:不然呢,難道要作者感動得去出家才算是正確的升華嗎?——顯然,對人物缺乏深刻理解也就不會有真正的同情心,流於表面的見解是不會激發來自內心的共鳴的,所以這個生硬的結尾——毋寧說所有雞湯文的結尾——一定會配上一個包治百病似的雞湯升華器。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於是這本書的整個追求,就像這首打油詩一樣: 這不就是安寧靜好麼,這不就是心懷感激麼,這不就是萬能的愛麼,這不就是心靈雞湯麼。你從這裡能看到半毛錢的倉央嘉措啊?

倉央嘉措的詩歌被人們解讀為情詩,媒體和出版業都樂於就範,他的傳記作者甚至還給他捕風捉影地「安排」了幾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於是,情僧、詩人、宗教領袖,諸多光環加持,倉央嘉措火了,只可惜「知名度來自誤解」,翻譯過倉央嘉措詩歌的作家龍冬說:「倉央嘉措生活的那個時代,是西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最風雲變幻、複雜的時代,找情人,怎麼可能?格魯派是戒律嚴明的教派。前輩在翻譯上確有貢獻,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倉央嘉措真正的詩歌並不為人欣賞,人們只是欣賞『倉央嘉措』這個遙遠神秘的意境符號而已」。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