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地獄中的獨行者

內容簡介

本書中殘雪解讀了《浮士德》和莎士比亞的十部悲劇。單看書名似乎很難看出這是一部什麼樣的書,然而在進入殘雪的文字之後,看見反覆出現的這樣一些字眼:「生命與死亡」、「肉體與靈魂」、「人性與世俗世界」、「黑暗與光明」,看見殘雪慣有的那種肅殺的文風,便覺得「地獄中的獨行者」與這本書如此地和諧。我這本書要描寫的,是藝術家的靈魂。你可以將其看作作家的藝術自我,也可以看作解讀對象中的那些核心人物。這是一個大寫的人,這個人主動下到地獄,經歷恐怖,經歷對自身的制裁,為的是獲得解放。由於採取了這樣一個視覺,我對西方經典文學的批評就站到了同我們以往的批評完全不同的立場上。在我的批評里,不存在那種所謂「社會」,「歷史」 之類的外部的,表層的東西,一切對作品的解釋,都是基於藝術本身的規律,基於我在特殊視角中對於靈魂,對於人性的探討。當時之所以採用這個書名,是為了讓人一目了然,領略新型閱讀的本質。

作者簡介

殘雪,原名鄧小華,女,湖南耒陽人。1970年後歷任街道工廠工人,個體裁縫。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先鋒派文學代表人物。 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並被譯介到日本、法國、意大利、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 1953年5月30日,殘雪出生於長沙。 2015年,殘雪的作品獲得美國紐斯達克文學獎提名;獲得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提名;獲得英國倫敦獨立外國小說獎提名。 殘雪,本名鄧小華。 1953年5月30日出生於長沙。 父親曾任《新湖南報》社長,母親也在報社工作。1957年,父親作為新湖南報右派反黨集團頭目被打倒。家庭由此陷入困頓。殘雪從小由外婆帶大, 她的外婆是一個沾滿了楚地巫風習性的人物。 神秘的童年經驗一直追隨着殘雪,成了她長大後無法抹去的童年記憶,她說:幾次跟隨外婆在天井裡趕鬼的經驗烙在了她的;靈魂上。特殊的成長經歷,使殘雪沾染了楚巫文化的神秘因子,楚巫文化逐漸內化為她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 外婆在她7歲時因飢餓兒死亡。 殘雪小學畢業(即文革開始)即失學。1970年,經街道辦事處安排,做過銑工、裝配工、赤腳醫生等與文學無關的工作,生孩子後又去當過代課老師。因為未能正式

內容預覽

當人沉入那無邊的冥府之際,就會有如先王的幽靈這樣的鬼魂來同他相遇,這令人恐怖的幽靈,自身卻處在深重的痛苦之中,地獄之火煎熬着他,未盡的塵緣仍在作反叛的妄想。他看上去信念堅定,目的明確,內面卻包含着隱隱的無所適從。幽靈失去了肉體,他必須藉助人的肉體來實現他的事業,幽靈要做的,就是對人的啟蒙。然而人與幽靈相遇的可怕場面,現在是發生在大白天,發生在陰沉的丹麥城堡的平台之上了。追求人格完美的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一個特殊的時刻,當他的精神支柱瀕臨崩潰之際,走到了他的命運的轉折點上,這就是所謂的靈魂出竅。先王的幽靈給這位憂鬱的王子指出的那條路,是報仇雪恥,讓正義戰勝邪惡,可是這樁事業卻有着深不可測的底蘊。那是一條危機四伏、陷阱遍布的路,一條人走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