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新能源雲的新能源管理及服務創新與應用實踐
一、背景
隨着我國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亟需加強接網消納和規劃指導、規範服務標準,解決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數據信息離散、產業資源分散、服務模式鬆散等痛點,攻克高比例新能源特徵下的電網安全問題,實現新能源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建立科學準確的新能源管理服務及監測分析體系,打造數據高效融合和服務快速響應的新能源生態圈,重點解決新能源併網全流程尚未在線貫通、傳統消納計算不協同且耗時長、補貼管理透明度不高等難題,構建服務新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應用案例
1. 項目概述
新能源雲充分考慮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特點、電網樞紐平台作用、負荷分布特性,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生態圈的業務深度融合,聚集全數據要素,提高整體資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採用系統工程思維方式和「PDCA」全面質量管方法,設計了資源分布、規劃計劃、電網服務、消納計算等15個子平台,涵蓋源-網-荷-儲各環節,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和「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開放服務體系,顯著提升服務質效。
2. 主要效益
新能源雲已實現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部(分部),27家省公司及其下屬的地(市)公司、區(縣)公司,3家直屬單位(國網經研院、國網能源院、中國電科院),以及政府部門、發電集團、電站業主、設備廠商及大眾用戶的應用,初步構建起橫向聚合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電網企業、設備廠商、電站業主、建設單位、運維企業及金融機構[2]等資源,縱向服務電站建站諮詢、設備採購、消納分析、電源規劃、智能運維、交易結算、綠色金融等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產學研用」多元聯動的新能源服務生態圈,實現系統內外能源、業務、數據的高效融合和服務快速響應的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目前,新能源雲已接入新能源場站超210萬座,裝機4.7億千瓦;完成補貼申報項目3.77萬個,達2.86億千瓦;已累計完成二十三批補貼項目,共計3萬餘個、1.4億千瓦;吸引入駐各類企業超1000家。
三、技術要點
新能源雲採用「平台+微服務組件+APP」等業界主流技術路線和方案,構建了基於數字化思維的頂層規劃和設計藍圖,從根本上保證業務的安全、穩定、高效;採用系統工程思維方式和PDCA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打造了服務新型能力建設的系統架構,確保業務的實用性、靈活性、易用性、易維護性和易擴展性;通過運用「雲大物移智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各業務環節深度融合,構建了信息分析和諮詢、全景規劃布局和建站選址、全流程一站式線上接網、全域消納能力計算和發布、全過程跟蹤補貼申報管理等五大服務功能,實現用戶服務敏捷化及產業體系生態化。
新能源雲充分考慮了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特點、電網樞紐平台作用、負荷特性分布特性,實現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生態圈的業務深度融合,聚集全數據要素,提高整體資源配置能力和效率,設計了電網服務、消納計算等15個子平台,建立起「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和「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開放服務體系。
四、應用前景
我國現代城市形態表現出空間結構的多樣性,能源類型和需求負荷趨於多樣化,能源消耗排放不確定性增強,對能源的集成利用、綜合利用和清潔利用要求愈加強烈,新能源雲可實現產能、輸能、蓄能、用能和節能等一系列環節的構建,為能源系統的低碳化發展提供借鑑和指導。
新能源雲平台應用實現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全覆蓋,公司經營區新能源場站全部接入新能源雲平台,新能源雲主要功能及關鍵應用將在全國推廣,構建覆蓋全國全產業鏈上下游的新能源開放共享生態圈。
新能源雲構建了時間、地理、能量、信息、社會的多域與多層次耦合性,探索了多維度下的能源互聯網的關聯因素,為能源互聯網應用提供實踐和指導。
參考文獻
- ↑ 科普 | 二氧化碳的妙用 ,搜狐,2020-08-26
- ↑ 我國金融機構有哪些?金融機構有什麼功能? ,搜狐,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