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塔雲山徜徉(鄭凡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塔雲山徜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塔雲山徜徉》中國當代作家鄭凡濤的散文。

作品欣賞

塔雲山徜徉

雨後天晴的塔雲山,在霧裡,在雲里,也在我的嚮往里。

沿着北翅峰蜿蜒的山道,緩緩而上。路兩邊林密草盛,蔥翠養眼。林間綠樹之上蛇藤纏繞,鳥鳴聲脆;綠樹腳下野花滿坡,青石嶙峋。陣陣涼風徐徐吹來,空氣清新,格外的幽靜。

惠風亭里說風,轎頂山頭聽雨。有道是風從亭處生,雨從轎頂落。站在滴水崖下,聽娘娘神乳汁滋潤人世的傳說,回味滴水之甘甜餘味。駝背樑上,那不畏山路艱險,無償為廟裡背水的老者,似乎還站那兒,望着進山的人們。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既是山民美好願望的寄託,也是他們純樸善良的流露。

踏上了飛天棧道,才知道什麼是身處絕境。左有高不可及峭壁,右有萬丈懸崖。心誠之人不畏險阻,欣然前行;心虛之人望而卻步,無勞而返。手扶飛天崖,仰頭向上,只見樹藤盤繞,不見崖頂;低頭向下,只見雲霧升騰,不見谷底。半山腰上,偏有這飛天棧道化名飛天橋,讓人膽戰心驚

仰頭看那巨大的蠟燭石高踞峰頂,煜煜生輝。打兒窩的菩薩有求必應,庇蔭山民。可笑那小小螞蝗成精,不自量力,禍害人家,一聲霹靂之後變成了這萬人踩,千人踏的一塊山石了。

蒼桑的龍鳳松,虬枝如龍,翠葉似鳳。一把連心鎖栓住了金童玉女的心,直到海枯石爛也不肯分離。人間情侶神往流連,也掛上一把鎖,要鎖住彼此的心,祈求願為連理枝,白頭偕老。

帶着一路的淡淡霧氣,翻過北翅峰,終於來到主峰跟前了。這時候,太陽也應景地探出頭來。他就像是《射鵰英雄傳》里那個遮着面紗的老頑童,一會兒掀開面紗,一會兒又遮住臉龐,讓高高的主峰時明時暗。主峰翠松披身,形似寶塔,直入雲中。峰頂之上的金頂觀音殿,白牆青瓦,古樸清雅,在雲霧之中時隱時現。真是應了那句詩:「金頂刺青天,松海雲霧間。」

向上的山路狹窄陡峭又曲折,可是站滿了排隊等待朝拜的信徒。他們虔誠地站在霧裡雲里,耐心地等待着。他們靜靜地站着,沒有人說話,似乎都在聽着什麼。我想他們是在聽山頂觀音殿飛檐上那千年銅鈴隨風舞動的聲音吧?

有詩言說「無限風光在險峰。」要接着徜徉塔雲山,就得繼續向上,前往南翅峰,傳說那裡是仙人們修身的地方。

帶着一顆守虛篤靜的心,站在天窗之下,仰望問道台,仔細回味老子曾經在這裡說過的亮堂話。三千年彈指一過,老子早已化羽成仙,兩峰相夾的那一塊飛來石只好無奈地停留在半空,孤獨地守望山林,等待來世的點化了。

默默轉身回頭卻看見孤峰高聳入雲,金頂宮端坐峰頂,萬仞懸崖環繞,卻泰然處之,巍然不動。在雲霧之中,猶如天上仙閣。世人稱塔雲山是秦嶺第一仙境,恐怕就是來源於此吧!

月牙崖掛在天窗邊上,為每一個來人,照亮來時的路,以便他們走進太歲洞。天干地支有輪迴,洞中六十位太歲神端坐其位,靜候十二生肖前去消災接福。

上山之道,本應慢上緩行,可是當你遇見踩雲橋時,就會急不可待地衝過去。這座長有一百多米,寬約兩米的鋼化玻璃吊橋橫跨兩峰之間,橋下是萬丈深澗。行走在橋面上,低頭向下看去,只見那淡淡的雲霧隨着山風緩緩地從腳下飄過,仿佛踩雲駕霧一般。高高的摩月樓聳立橋頭,讓人浮想聯翩。我想,如果在一個清朗有月的晚上,我站在樓上憑欄西望,伸手就能夠見那皎潔的玉盤吧?

跨過踩雲橋,登過摩月樓,走上步雲橋,爬上通天梯,就來到南翅峰的仙境了。漫步在追雲道上、看雲隨風走,過山掠峰,好不自在!我要向呂洞賓要一壺美酒,像他一樣醉臥在觀雲台上,頭枕白雲薄霧,聽風徐來,做一個不占後事不求神,只為塔雲春色而來的逍遙之人。

風起雲湧之處必有神龍出沒。蟠龍古寨里,雲火樓上,杏旗飄飄。這滿是仙氣的地方也有人間煙火。放馬坡頭,曾經歇過無數過客,醉倒過千萬你我。這山高天寒之地,滿坡白櫟,葉小疏稀,嫩綠泛黃。那半山腰的紫荊花卻開得正艷,把個山坡裝點的春意盎然,讓人欣喜不已。

這時候,太陽徹底掀開了面紗,露出了燦爛的微笑。站在南瞻台上放眼望去,天空淡藍,群山蒼翠。那遠處群山之頂,薄霧猶存,猶如雲海,讓人心曠神怡。回首觀望對面山上的那條蜿蜒盤旋的山道猶如一條長河從天而下,穿過薄霧,流過蔥綠,遁入山谷。此刻,眼前的塔雲山恰似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水畫。

大塊玻璃做成的紫嵐台,成巨大扇形懸於半空,宛如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射着那高高在上的金頂。藍天之下,塔雲主峰沐浴着金色的陽光。一座座殿堂,順峰層疊而上,白牆青瓦,蒼松裹身,身姿秀麗,氣宇不凡,散發着迷人的氣息。

我徹底被塔雲山的春景醉倒了!

好一個塔雲山,在這悠悠天地之間,凌雲攬月已過千年。若說道骨仙風,莽莽秦嶺中除了樓觀台誰能和你相提並論?若說風光旖旎,莽莽秦嶺中誰敢說自己是第一仙境?

身在塔雲山,心在白雲間。清風明月伴,來者已成仙。 [1]

作者簡介

鄭凡濤,陝西咸陽人,西安某國企從事管理工作。作品發表於《當代兵團》雜誌和《文學陝軍》《冬歌文苑》《短文學》等文學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