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至草(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至草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夏至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夏至草Lagopsissupina(Steph.)IK.-Gal.的全草。具有養血活血,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產後瘀滯腹痛,血虛頭昏,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瘡癰,凍瘡,牙痛,皮疹瘙癢。[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夏至草
漢語拼音:Xià Zhì Cǎo
別名:夏枯草、白花夏枯草、白花益母、燈籠棵、風輪草、小益母草、假茺蔚、假益母草(江蘇)、風車草(河北)
性味歸經:味辛、微苦,性寒;歸肝經
功能:養血活血,清熱利濕
主治:月經不調,產後瘀滯腹痛,血虛頭昏,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瘡癰,凍瘡,牙痛,皮疹瘙癢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夏至草

拼音名:Xià Zhì Cǎo

別名: 夏枯草、白花夏枯草、白花益母、燈籠棵、風輪草、小益母草、假茺蔚、假益母草

英文名: Herb of Whiteflower Lagopsi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opsis supina (Stiph.) IK.-Gal.[Marrubium incisum Benth.]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江蘇植藥志》;燈籠棵,為婦科藥。邳縣民間認為效力超過益母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夏至草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至前盛花期採收,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野生於低山的火邊、路旁曠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湖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莖直立,方柱形,分枝,被倒生細毛。葉對生;有長柄,被細毛;葉片輪廓近圓形,直徑1.5-2cm,掌狀3深裂,裂片再2深裂或有鈍裂齒,兩面均密生細毛,下面葉脈凸起。春夏開花,花輪有花6-10朵,無梗或有短梗,腋生;苞片與萼筒等長,剛毛狀,被有細毛;花萼鐘形,外面被子有細毛,喉部有短毛,具5脈和5齒,齒端有尖刺,上唇3齒較下唇2齒長;花冠白色,鍾狀,長藥7mm,外面被有短柔毛,冠簡內面無毛環,上唇較下唇長,直立,長圓形,內面有長柔毛,下唇平展,有3裂片;雄蕊4,二強,不伸出;花柱先端2裂,裂片相等,圓形。小堅果褐色,長圓狀三棱形,有鱗粃。花期3-4月,果期5-6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向陽濕潤的環境,對土地要求不嚴,但以保水能力較好的壤土栽培為好。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或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夏至草為宿根性草本,於春季萌發前將根莖挖出,根據老蔸大小分成若干株,按行株距30cm×30cm左右栽植。種子繁殖:於4-5月在畦上按30cm左右行距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上0.5cm左右,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注意除草、鬆土,過密處適當間苗。

性狀

性狀鑑別

莖呈類方柱形,有分枝,長12-30cm,被倒生細毛。葉對生,黃綠色至暗綠色,多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掌狀3全裂,裂片具鈍齒或小裂,兩面密被細毛;葉柄長。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鐘形,萼齒5,齒端有尖刺;花冠鍾狀,類白色。小堅果褐色,長卵形。質脆。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

  •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亦具腺毛,非腺毛或其殘基。表皮下稜角處厚角組織顯着;內皮層細胞1列,可見凱氏點。維管組織連續成環(嫩莖中斷續環列),稜角處較寬厚。髓寬大,中心常形成腔隙。
  • 葉表面特徵: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變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或波狀彎曲。氣孔以下表皮為多,常為不定式,亦見直軸式或不等式。非腺毛剛直、屈膝狀或鐮狀彎曲,長103-312μm,多為2細胞,壁薄,具疣點;腺毛有兩類,一類由1-2細胞的柄部和1-4細胞的頭部組成,另一類為鱗狀腺毛,柄部單細胞,頭部常為8細胞。

歸經

歸肝經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養血活血;清熱利濕。主月經不調;產後瘀滯腹痛;血虛頭昏;半射不遂;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瘡癰;凍瘡;牙痛;皮疹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熬膏。[2]

摘錄

中華本草

注意事項

  • 1、《滇南本草》:「外障可用,內障不可用。」
  • 2、《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孕婦慎用。」

相關論述

  • 1、《滇南本草》:「清肝熱,除肝風,暴赤火眼,目珠脹痛,外障可用。」「開肝鬱,行肝氣。」「止牙齒疼痛,燒洗凍瘡。」
  • 2、《陝西中草藥》:「活血,調經。治貧血性頭昏,半身不遂,月經不調。」
  • 3、《青藏高原藥物圖鑑》:「治沙眼、結膜炎、遺尿等。」
  • 4、《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活血祛瘀,清熱利尿,解毒。用於產後瘀滯腹痛,跌打損傷,水腫,瘡癰,皮膚痒疹。」

相關配伍

  • 1、治產後瘀滯腹痛,跌打損傷:夏至草15g,川劉寄奴15g,金絲梅15g,香通15g。水煎服。
  • 2、治水腫,小便不利:夏至草30g,馬鞭草30g。水煎濃汁服。(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3]

參考資料

  1. 夏至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夏至草中醫世家
  3. 夏至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