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慶油田究竟是誰發現的

大慶油田

來自網絡的圖片

大慶油田究竟是誰發現的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年代至今,中國最大的油區,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其中大慶油田為大型背斜構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薩爾圖、杏樹崗等高點。[1]

大慶油田是誰發現的_大慶油田是怎樣被發現的_大慶油田的意義

油層為中生代陸相白堊紀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滲透率。原油為石蠟基,具有含蠟量高(20%~30%),凝固點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點。原油比重0.83~0.86。

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鑽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慶油田投入開發建設。1976年以來,年產原油一直在5000萬噸以上,1983年產油5235萬噸。[2]

大慶油區的發現和開發,證實了陸相地層能夠生油並能形成大油田,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石油地質學理論,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對中國工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而一場是誰發現了大慶油田的爭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直至今日,愈演愈烈,仍在繼續。

2019年9月,曾以會戰總部機關秘書的身份參加大慶會戰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情報所副所長毛華鶴,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擺出事實,以當下反思者的眼光提出看法,在《炎黃春秋》雜誌發表題為《反思「工業學大慶」》的文章。

大慶經驗,毛華鶴認為說到底就兩條:一條是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能不能代表另說)的石油工人的艱苦奮鬥,這在大慶經驗中已有充分表述。另一條或許更為重要,那就是中國幾代地質工作者的科學探索。

這種探索既包括了原地質部、原石油部、中國科學院、原煤炭部專家的探索,也包括前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很久以前日本、美國同行的探索,尤其應包括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九年原地質部專家在松遼盆地艱苦細緻的工作,這在大慶經驗中表述很不夠。

地質部專家的探索當然應予肯定。一九八二年,國家科委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科學成果進行表彰,在「第一次科學大會」上,「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與「兩彈上天」同被授予一等獎,為最高科技成果獎。

大慶油田是誰發現的_大慶油田是怎樣被發現的_大慶油田的意義

那麼,大慶油田是如何發現的?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大慶油田,是「根據我國地質學家獨創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

問題來了。最近,在《炎黃春秋》雜誌上,有一個自稱何季民的人,以《鄧小平批示與大慶油田發現權之爭》為題撰文指出,既然大慶油田是「根據我國地質學家獨創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的,那麼,具體地說,究竟是根據了誰的理論,進而,發現是誰獲得的?

就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地質部,在其中最具權威的三位著名地質學家之間,或有人親自挑起,或另有他人出面為其中某一位或某兩位打抱不平,展開了一場據稱所謂「科學大師的名利場」的爭論。

爭論內容:大慶油田的發現,是李四光根據了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還是黃汲清根據了黃汲清的陸相生油理論,或是謝家榮根據了謝家榮提出的「北滿……可能有發現油田的希望」的地質指向?程度之激烈外人實難想象:其中的「李派」與「黃派」,甚至上了法庭打了官司。

但是請注意,毛華鶴已經說了,對於大慶油田的發現和探索,既包括了原地質部、原石油部、中國科學院、原煤炭部專家的探索,也包括前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很久以前日本、美國同行的探索。

單說日本人吧。事實上,早年間日本人在那一帶忙活了三十多年,早已打過探井。據旅日學者徐靜波轉述,二〇一〇年時任大慶市副市長的中國女同胞欒瑩告訴他,日本人打的那口井位置沒錯,距大慶油田的發現井松基三井相距僅兩公里,井深距出油層位相差僅三百米。即,松基三井打了一千四百米,日本人只打了一千米,差一點發現大慶油田。[3]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