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水坑 (選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田區議會

圖片來自hket

大水坑(Tai Shui Hang,代號R35)是香港沙田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94年設立,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為公民黨成員容溟舟

沿革

大水坑選區可追溯至1991年區議會選舉小瀝源選區,當時該區包括石門一帶、小瀝源路沿線鄉村及大水坑富安花園一帶,選舉由何秀武以1,525票多於港同盟李家熾的824票黨選。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而馬鞍山新市鎮於九十年代快速發展,小瀝源選區及廣源選區分拆為大水坑選區碧湖及廣源選區,其中廣林苑康林苑與周邊的鄉村地帶及石門一帶劃為碧湖選區;廣源選區只包括廣源邨小瀝源村;亞公角街沿線的中的沙田醫院、亞公角漁民新村及大水坑富安花園一帶則劃為大水坑選區

1994年區議會選舉,時任小瀝源區議員何秀武以接近七成得票勝過自由黨對手當選,轉區連任成功。

1999年區議會選舉,因應人口增多,沙田醫院、亞公角漁民新村改劃到其他選區,何秀武以超過七成得票勝過民主黨對手連任。其後何於2000年加入港進聯,再於2003年區議會選舉打敗七一人民批陳景輝連任,2005年因民建聯合併港進聯而加入民建聯

2007年區議會選舉,何秀武爭取連任,對手為民主黨容溟舟。選舉前夕何秀武義工派出約百張名為「黑幕大揭秘」的選舉單張,聲稱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律師鄭家富,處理富安花園業主立案法團的官司時涉利益輸送,令小業主最終因為無理官司,支付幾十萬元律師費,鄭家富及其任職的律師樓控告何秀武誹謗,最終何秀武以四成得票敗於民主黨容溟舟。2010年容溟舟跟隨多位民主黨新界東黨員因反對該黨放棄2012雙普選立場而支持政府政改方案而退出民主黨,隨後一同成立新民主同盟

2011年區議會選舉,因應鞍泰選區人口過多,未落成的欣安邨及山上的馬鞍山村劃入大水坑選區,爭取連任的容溟舟面對民建聯成員張子賢及時任富安花園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羅月華挑戰,選舉前夕容被民建聯義工襲擊並推撞,容即時暈倒需要送院,但最終以49%得票勝出。

2015年公屋鉛水事件,欣安邨涉及其中,使本選區成為2015年區議會選舉焦點之一,然而選前新民主同盟執委會不支持容溟舟出選[1][2],容溟舟只好退黨參選,結果容張二人再次對戰下,容以52%得票當選。選後與其他泛民獨立議員組織新退黨同盟;2016年11月,容溟舟正式加入公民黨

2019年區議會選舉,容溟舟取得58%選票成功連任,連同徒弟陳珮明及另一民主派人士鄭仲恆在鄰近海嵐選區及鞍泰選區當選,民主派一統大水坑三個選區。2021年7月,容氏因應政府計劃追討協助民主派初選區議員的酬金津貼傳聞所帶動的區議員辭職潮中,辭去區議員職務。

範圍

現時選區包括富安花園欣安邨大水坑周邊的郊野範圍,但同屬亞公角街沿線的亞公角漁民新村於1999年後則不屬大水坑的選區範圍,村民自2011年選區劃界諮詢便爭取劃回本區,但基於本區人口符合法例不作改動的要求而不得要領。與其相鄰的選區有沙田區議會的愉欣鞍泰恆安頌安錦英利安選區,並且與西貢半島接壤,投票站設於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信義學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