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灣大陳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大陈义胞)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大陳人,又被稱為大陳義胞,是指1955年2月自浙江省沿岸的大陳島(今屬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漁山列島(今屬寧波市象山縣)、披山島(今屬玉環市)、南麂列島(今屬溫州市平陽縣)撤退來到台灣的居民,這段歷史事件史稱大陳島撤退[1]

台灣政壇上知名的大陳人後代,包括民主進步黨籍台北市議員梁文杰、中國國民黨籍的葉匡時和現任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等。台灣著名演員柯受良也是大陳人。

大陳歷史

大陳諸島自明代至1930年代,長期受到浙江沿海海盜活動的威脅,除天災之外,就屬海盜攻擊問題最大,情況嚴重之際,島民甚至必須返浙江沿海居住以策安全。1940年水警隊發生叛變,叛變之水警隊員殺害水警隊長,並洗劫大陳而去,使大陳島呈無政府狀態。後來當地士紳決定出資請大陳人王相義組織地方武力自保,招募漁民並收編小股海盜,編成一支數百人武裝保衛隊,擔任大陳地方的防衛任務。日本侵華期間,王相義加入「浙江省溫台護航委員會」,攻擊搶奪日本與其他外國商船,此時王相義的武裝部隊增至1200人。二戰結束後,王相義選國民政府這邊,任浙江省溫嶺縣長,後來溫嶺縣城被共軍攻下,王相義與縣政府一起退守大陳。

來台背景

國共內戰後期,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已經撤退到台灣島,實際控制的領土僅限於台灣、澎湖群島、福建省金門、烏坵、馬祖、東引、東西犬以及浙東沿岸的數島。

1951年民國政府江浙反共救國軍成立,設總部於大陳島,並將漁山島、大陳島、披山島、南麂島劃設為「大陳地區」,使成「反攻基地」,新意涵的「大陳」概念由此萌芽。

1954年10月起中共軍隊開始對大陳列島進行軍事行動,此大陳戰役即是第一次台海危機,其間護航驅逐艦(DE)太平艦遭共軍魚雷小艇擊沉。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島失守,與一江山島相隔極近的大陳島勢必失去屏障,加上距離台灣本島過遠以及金馬陳皆不在美國防守的範圍之內,因此中華民國決定自大陳島撤守,在美國協助下擬定金剛計劃。於1955年2月8日展開,四天之內,撤退了大陳島上所有的居民(除了一位生病的人)共一萬餘,加上軍隊共計兩萬八千人,並於基隆市登陸。隨後中華民國撤銷浙江省政府,正式宣告失去所有浙江省領土。

當時政府重點是將這批來台的大陳百姓界定為「義胞」,而非因戰火逃難家園的「難民」,主導此新聞事件渲染為成功的「中美軍事合作」與轉進,引導民心對蔣中正政府的效忠。台灣省議會於1955年2月12日發起對大陳義胞的『一人一元救濟運動』,宣傳上指出:

此次我大陳同胞,為厭惡共匪暴行,毀家抒難,奔向自由,發揚我民族偉大之忠義精神與我黃帝子孫堅忍不拔的意志,以昭示於全世界,我台省同胞亦與有光榮。

民國政府設置了一個單位來負責安置大陳人,由內政部、省政府與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組成了「大陳地區反共義胞來台輔導委員會」[2],於1955年1月28日成立,於1958年底大陳義胞安置工作完成後解散,之後的輔導工作改由省政府社會處接管。

視頻

台灣大陳人 相關視頻

金剛計劃 大陳義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