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津大學(簡稱:天大,縮寫:TJU),始建於1895年10月,前身為清朝光緒皇帝御筆親批、盛宣懷創辦的北洋大學,初名北洋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2][3]。自1895年建校伊始,歷經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校,國立北洋大學,北洋工學院等歷史沿革,至抗戰結束後的1946年10月22日,北洋大學復原回天津舊址,被各界譽為「科學建國的堡壘」。1951年9月,奉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令,北洋大學與1903年2月創立的河北工學院合併,改稱天津大學。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地質、冶金、採礦、航天等院系外遷,南開大學、津沽大學等院校工科併入,使天津大學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59年,天津大學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天津大學成立了研究生院。2000年,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1]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2017年,天津大學入圍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天津大學的校訓是實事求是,沿用1935年譜寫的《北洋校歌》[2]。
目前,天津大學法定住所為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2號,天津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高校,2017年9月,天津大學入圍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學校設有衛津路校區、北洋園校區和濱海工業研究院校區。
校名沿革
最初由光緒帝御筆欽准,1895年10月定名北洋大學堂,並由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盛宣懷任首任督辦,美國教育家丁家立(Charles Tenney)任總教習。校址在天津北運河畔大營門博文書院舊址。1912年,改成北洋大學校。1913年改稱國立北洋大學。1928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在教育上試行大學區制,北洋大學改稱「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不久大學區制廢止,1929年6月起,北洋大學稱「國立北洋工學院」。抗日戰爭開始後,「國立北洋工學院」赴西安與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組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於1938年7月改稱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5月,在天津復建國立北洋大學。1951年9月,河北工學院和北洋大學合併,定名為天津大學(後於1958年在天津復建河北工學院)。
校慶
天津大學以每年公曆10月2日為校慶日。
校色
天津大學校色為「北洋藍」(C100,M80,Y0,K30),代表理性、沉穩、效率、科技。
校徽
天津大學校徽於1990年確定,設計者為設計院郭泉。
校徽外形為圓形,取自《淮南子·主術訓》「智圓行方」之意。校徽中間「1895」字樣為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創建時間,盾形為原來北洋大學校徽的概括,二者說明了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學。英文為「TIANJIN UNIVERSITY(PEIYANG UNIVERSITY)」亦為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的英文翻譯。校徽外為齒輪,象徵天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管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
視頻
天津大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校名單:「985」工程大學名單(39所),新浪教育
- ↑ 評論 點讚 收藏 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校歌,愛奇藝, 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