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天津體育學院是一所以教育學為主,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理學協調發展的、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公立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成立於1958年8月,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學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為「開展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2013年7月,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基本內容

中文名:天津體育學院

外文名:TianJinUniversity of Sport

院校代碼:10071

創辦時間:1958年8月

類別:公立大學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校訓:學貴立德 動必有道

簡稱:天津體院

主要院系:足球學院、中國排球學院、武術學院、新聞與外語學院、管理學院、體育教育學院

校址: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新城西區東海路16號

學校類型:體育類

屬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天津體育學院成立,由時任河北省副省長、天津市市委書記、市長李耕濤兼任第一任院長。

1979年,學校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6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學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為「開展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同年開始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

2010年,學校成為「立項建設的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成為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的院校。

2013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6年,學校高職專業全部停招。

2017年,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體育學一級學科位列全國體育學學科前5%,獲得並列第4名的佳績。

2017年11月,學校整體搬遷至靜海團泊新城西區的新校區。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設置有15個教學單位,有17個本科專業。

體育教育學院:體育教育

教育與心理學院:教育技術學、特殊教育、應用心理學

運動訓練科學學院:運動訓練

社會體育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武術學院: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體育藝術學院:舞蹈學(中國舞、體育舞蹈、藝術體育方向)

競技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

健康與運動科學學院: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康復治療學

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旅遊管理

新聞與外語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體育新聞方向、網絡新媒體方向)、英語

其他院系部:繼續教育學院、研究生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足球學院、中國排球學院

師資力量 師資概況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教職工56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52人,具有副高級職稱9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86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75人。入選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13個,天津市「十二五」教學創新團隊3個。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天津市教學名師6人,其他各類省部級人才稱號獲得者14人。學校有在崗博士研究生導師4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96人。

傑出人才

國際級教學名師:姚家新

天津市級教學名師:李樹怡、姚家新、劉洵、劉善雲、譚思潔、孫敬、孫延林

教學團隊

國家級教學團隊:運動心理學課程教學團隊:姚家新--2010年

天津市級教學創新團隊:運動心理學教學團隊:姚家新--2013年;運動生理學教學團隊:張勇--2013年;體育教育訓練學教學團隊:王健--2013年

天津市級教學團隊:體育教育與訓練理論課程教學團隊:李宗浩--2007年;運動生理學教學團隊:張勇--2009年;運動心理學課程教學團隊:姚家新--2010年;運動康復治療學教學團隊:黃力平--2013年;武術教學團隊:梅杭強--2014年;體育管理學課程教學團隊:肖林鵬--2015年;體質測評與運動干預教學團隊:譚思潔--2016年;太極拳教學團隊:楊祥全--2017年;網球教學團隊:劉世軍--2017年;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團隊:王慧琳--2018年

校級優秀教學團隊:田徑教學團隊:劉洪俊--2014年;乒乓球教學團隊:李振彪;體育管理學教學團隊:肖林鵬;武術教學團隊:梅杭強;體育舞蹈學教學團隊:王健;體育概論教學團隊;葉加寶;體質健康與運動干預教學團隊:譚思潔--2016年;太極拳課程教學團隊:楊祥全;教育技術學教學團隊:齊芳;網球教學團隊;劉世軍;學校體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王慧琳--2017年;游泳教學團隊;新聞教學團隊:李鵬;體能教學團隊:李贊--2018年

學科建設

學校是「開展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運動人體科學被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專業,2003年開始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2010年,學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的院校。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根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有11個碩士研究生專業,分別是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舞蹈學、課程與教學論、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應用心理(專業學位)、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有2個天津市重點學科和天津市 「重中之重」學科。

學科建設

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 體育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 體育學

天津市重點學科(2個) 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天津市「重中之重」學科(1個) 運動人體科學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有1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國家精品課程,8門天津市精品課程。有4個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質量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體育教育、社會體育、舞蹈學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國家精品課程(4門):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排球、網球

天津市精品課程(8門):田徑、武術、體育概論、體育教育、武術普修等

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3個):體育運動心理實驗教學中心 等

●教學成果

建校初期,學校主要承擔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等省份地區在內的華北地區培養體育師資的任務。當時,學校匯集了一批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具有較高的競技運動水平,有42人18項97次打破全國最高記錄。學校的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籃球、棒球等運動項目成績已位居國內前列。在第一屆全運會上,奪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國式三項摔跤冠軍。

學校與天津棒球隊合作奪得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棒球冠軍。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中,中國式摔跤項目代表國家和天津市奪得29項國際和全國比賽冠軍。在2004年「中國跤王爭霸賽」上命名的中國式摔跤史上第一代8名「跤王」中,有2名天津體院學生,2005年又有4名學生榮獲「跤王」稱號。學校特殊教育專業19名學生入選雅典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田徑、游泳、乒乓球、舉重和柔道等項目的比賽中,為中國代表團奪得9枚金牌、2枚銀牌、5枚銅牌,打破4項世界紀錄。

2009年5月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中,學校學生在23個省市代表隊中,取得了基礎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7個單項比賽中的5個第一,以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獲得一等獎;同年,學校《以構建運動心理學實踐教學平台為途徑增強體育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成果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還有9項成果分別獲天津市和國家體育總局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2013年,學校4項成果獲得天津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學校51個項目獲准「天津市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3年9月,學校有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運動心理與生理調控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體育教學研究中心,1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1個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運動心理與生理調控重點實驗室」(1個):運動心理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體育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體育教學研究中心(1個):體育研究中心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1個):運動生理與運動醫學實驗室

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9月,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局級科研項目260項。其中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5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1項,天津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31項,天津市普通高校教改項目13項,天津市重大科技攻關、天津市技術平台專項、天津市應用基礎重點和一般項目、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科基金及奧運科技攻關項目、天津市哲學社科基金項目等省部級科研課題84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28項,出版著作、編著、教材工具書等150部,發表學術論文1700餘篇。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有40餘篇論文被SCI、SSCI、EI和ISTP收錄。[14]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9月,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藏文獻量(含電子文獻)達192萬餘冊,其中,中外文紙質圖書32.24冊,中外文期刊(含電子文獻)3萬餘種。擁有16個文獻檢索系統,電子圖書150萬冊,寬帶光纜接入天津市數字圖書館,可檢索圖書資源61萬冊。

●學術期刊

學校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81年9月試刊,試刊名為《體育教學與科研》,1986年正式創刊《天津體育學院學報》。該刊是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天津市一級期刊、天津市優秀期刊,曾獲教育部「優秀學報三等獎」、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等。截至2013年9月,該刊已被加拿大國際體育文獻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中外12家檢索機構收錄。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張立順

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欣

副院長:宋愛軍、張衛國

市紀委監委駐天津體育學院紀檢監察組組長:張洺濤

文化傳統

校訓

●舊校訓:自樹樹人、自強不息

釋義:

自樹樹人,寓意學校希望同學們能自己監督自己,不斷努力,奮鬥成才。

自強不息,寓意學校希望同學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自強自立,要做一個有骨氣、正直的人。

●新校訓:學貴立德 動必有道

校徽

釋義:學校校徽主體為圓形,體現了天津體育學院「團結奮進,共謀發展」的精神風貌;徽章設計,傳達出深刻而厚重的傳統文化底蘊,校徽中間部分運用代表天津體育學院的標誌性建築,孕育、承載和弘揚着特定的校園文化。校徽上半環均勻分布校名「天津體育學院」六個大字;下半環環繞大寫字母「TIANJIN UNIVERSITY OFSPORT」,預示着天津體育學院中西融合、兼收並蓄的博大胸襟和世界情懷。內環底部嵌入「1958」,標明了學校建校時間,預示着學校豐厚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歷史積澱。校徽整體沉穩,莊嚴,象徵着力量、堅韌和超越一切的壯志。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