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薊縣國家地質公園面積342平方公里,包括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九龍山碳酸鹽岩峰叢景區、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其中「中上元古界」是保存最完好,地質科考價值最高的一處。[1]

地質概況

的表面有一層殼叫地殼,無論是我們生活的陸地還是海底都是在這層殼上面的。這個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是30公里左右。在這個殼的上部 有着很多成帶狀的層狀岩石,地層就是指這些岩石。我們經常會看到峭壁陡崖上一層層的岩石,那就是地層露出地表後呈現給我們的樣子。地層如何形成、什麼時間形成,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等等,都是地質學家 要研究的問題。對地層的研究不僅可以幫我們進一步認識地球,還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各種礦產寶藏,增加旅遊的趣味。

一般認為,在地球早期形成後,它是很平的——山也沒有多高,水也沒有多深。在後來漫長的日子裡,很多東西沉到海底厚厚地堆積起來,一層壓着又一層。又過了很久,這些沉積的物質漸漸被壓成了岩石,成為地球上三大岩石之一——沉積岩。在陸地上到處都可以見到沉積岩,說明在遙遠的過去這些地方都曾經是海洋。

這些岩石既然是一層層沉積形成的,肯定就有一個時間的先後順序。地質學家們認為地層的原始沉積位置一般是水平的,年代久的在下面,後來沉積的在上面。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一個層層疊疊的峭壁時,就可以斷言,越是下面的岩石就越古老。 這是簡單地說法,它只是涉及到了上下垂直的時間關係,事實上地層在橫向也有着複雜的關係。不過我們這裡就不講那麼複雜了。

地質年代

人們確定了岩石層的先後順序,然後就要給它們算出年齡來,這就是要確定地質年代。沉積岩中的化石就是當年的花草魚蟲,它們隨着其他沉積物一起變成了岩石,卻留下了 歷史的印痕。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於是就有了生物地層學研究。還有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衰裂變定年技術,更為測定岩石年齡提供了精確的方法。

有些具有放射性的化學物質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變成另一種東西,這就叫衰裂變。檢測一塊岩石或一塊化石中含有的已經衰裂變和還沒有衰裂變的物質的多少,就可以確定岩石或化石形成的時間了。根據這些技術,人們畫出了一張地質年代表。我們常說恐龍生活在侏羅紀,這個侏羅紀就是地質年代表中一個時間段的名稱。有了這張地質年代表,人們在面對一處處地層時,就可以根據檢測分析來確定某一地層形成的年代並給它命名。比如「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

內力作用

沉積岩沉在水底很多年後,地殼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滄海變桑田,平地起高山。從此地球不再光滑。這就是地質史上的造山運動。造山運動使億萬年堆積的層層地質信息鑽出地面,擺到我們面前,也使原來基本水平的岩石層變得扭曲傾斜,甚至分離搬家。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到今天。我們知道風、雨、雪、冰對岩石有一種破壞作用,會叫它們粉身碎骨或變成泥土,這叫風化作用是外力因素;地震和火山也會對岩石進行作用,使它們失去原來的樣子甚至變成另外一種岩石 ,這叫內力作用。這兩大作用在很多億年中不停地塑造着地球,當它使嶙峋石峰變成翠樹青山的同時,也磨滅了那些本來露出地表的岩層所帶給我們的清晰地質信息。

巧的是在世界一些人們可以去到的地方,竟還保留了沒有被磨滅的古老地層。它們就像是一頁頁的書從地下拱出來,供我們閱讀。這樣的地方就被稱為地質剖面。 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數百平方公里內,就擺放着很多這樣的地質「長卷」。[2]

參考來源